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11億元再現南宋皇城

11億元再現南宋皇城

日期:2016/12/14 18:59:51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山南路雙面街望仙閣效果圖。


青灰色的建築色調 純宋式的建築風格

昨天,在杭州城市特色營造與建築設計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9位知名專家,結合南宋皇城大遺址綜保工程及中山南路綜保工程的實踐,共同對東南大學、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美院制定的《杭州城市特色空間設計導則研究》、《宋風建築設計導則研究》和《中山南路宋式建築設計導則研究》三個課題進行了研討。

杭州的建築色調考慮用“青灰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多樣的山形和發達的水系成就了南宋臨安,也構成了現代杭州基本的環境要素,是杭州城市結構與形態的空間基質。

東南大學建議自然與文化相結合,在大山大水中形成十字形文化空間軸。

東西向在西湖和錢塘江之間形成文化空間軸,表現位於西湖山水與錢塘江之間的歷史上的杭州,其典型景觀意象為“三面雲山一面城”,在這個軸線上積累了杭州最古老的一系列文化遺產

南北向在運河和錢塘江之間形成文化空間軸,表現山水杭州的成長過程,在宋元時期突破老城范圍沿大運河水系向北發展,形成近現代杭州的發展軸,在這個軸線上集中了杭州宋元以來的大部分文化遺產。

“我覺得杭州城市風貌應該是多元化的,在保護南宋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突出地方特色。”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董衛說。對於杭州統一的建築風格,他建議從色彩和材料上著手,比如可以考慮青灰色和傳統磚石材料。

而深圳大學建築系教授吳家骅則建議,杭州的建築風格應該像國畫大師黃賓虹的意境一樣——亂中求齊。

營建南宋文化為主的宋風建築



南宋是杭州最精華的城市歷史胎記,南宋皇城遺址公園的范圍是:東至中河路,西至西湖(南山路、虎跑路),南至錢塘江,北至慶春路。而宋風建築風貌區的范圍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慶春路到河坊街之間,中河與東河之間的區域,以及河坊街以南江城路、鳳山路與中河之間的區域。

省古建院提出要確定十字交叉的風貌控制軸線。主軸為中山路與中河一路一河組成的南北軸線,此軸線從慶春路一直貫穿到錢塘江,串聯起南宋皇城遺址——三省六部遺址——太廟遺址——鼓樓——十五奎巷歷史街區——德壽宮遺址——中山中路商業街區——元福巷等歷史片段。

副軸為河坊街。中河以西是早已建成的仿古街區,中河以東是正在開挖的連接中東河的新河道。河坊街要把南宋臨安府治遺址——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清河坊歷史街區——德壽宮遺址——五柳巷歷史地段串聯起來。

省古建院將宋風建築分為三類:純宋式建築、新宋式建築、點綴宋式建築。純宋式建築是以宋代木構技術,利用原材料、原工藝來完整重現宋代建築風格。

新宋式建築以現代材料與技術來相對完整地重現宋代建築風格。

點綴宋式建築以現代材料與技術,在某些形態關鍵部位,采取部分宋代建築特征、體現出某種南宋建築韻味。

雙面街上的望仙閣以“純宋式”亮相

中國美院在對各朝代建築進行了比較性研究後,認為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建築的主要特征是精致開放、工整簡明、輕盈柔美、清麗雅致。

中山南路總體的布局形態以宋詞的長短句為劃分街道空間的出發點,城市街道形成了以“節—段—節”的方式控制總體城市街道空間。

“節”即城市公共園林,塑造建築的宋式風格較為濃郁與純正,多以純宋式和簡宋式建築為主。景觀上多以公共開放的園林為主,分別在五個節點處成片種植南宋時期較為常見的樹種,分別以樟、梅、松柏、竹、柳為主題。


“段”即街道:建築主要以營造新宋式風格和點綴宋式元素的現代建築為主,強調經營性建築的實用性,能與現代生活態的功能聯系在一起。在景觀的營造上主要以園林院落為組織建築空間的主要線索,沿街道設置景觀性水池,多以種植水生植被和放置太湖石。院落中多種植有“四季變化”的植被,以營造宋式文人園林興起的特征。
雙面街上的望仙閣將以純宋式風格建築亮相。望仙閣中有承托屋檐和承托平座的斗拱。類型上有把頭絞項、五舖作偷心造、五舖作計心造、六舖作偷心造等五種形式。而寶剎分為剎頂剎身和剎座三部分,剎桿串聯13層相輪,與屋頂同為銅制。窗是直棂窗,門是四直方格眼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