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雲南劍川古城

雲南劍川古城

日期:2016/12/16 20:31:4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雲南劍川沙溪古鎮鑲嵌在劍川沙溪壩子中間,與四周美麗的田園風光、濃厚的民族文化以及純樸的鄉間民風相和諧的共榮共存。
劍川位於滇西北橫斷山中段、“三江並流”自然保護區南端,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界蘭坪、雲龍,北靠麗江,地跨東經99°33′—100°33′北緯26°12′—26°47′,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門。全縣國土面積2250平方公裡,縣城所在地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2.3℃,轄六鎮三鄉,2003年末總人口16.89萬人,有白、漢、彝、回、納西等16個世居民族,白族占總人口的91.6%,是全國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是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的故鄉。

  劍川鐘靈毓秀,風光無限。有被金庸先生譽為“南天瑰寶”,與北京故宮一起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鐘山石窟,有雙A級風景名勝區—千獅山,有雄居滇西、神奇秀美,極具開發潛力,被列為“三江並流”自然遺產八大片區之一的“滇山之祖”—老君山;有與北京的長城、陝西的大秦寶塔一起列為世界101個瀕危建築遺址之一的沙溪寺登街;有600多年歷史、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劍川古城;有“高原明珠”劍湖。




劍川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連接麗江,通向“香格裡拉”、北進川藏的門戶,214國道縱貫縣境,劍蘭公路連接西部兩鎮三鄉、通向上蘭民營經濟園區,通達世界級鉛鋅礦“大蘭坪”,劍川交通為整個滇西北黃金旅游圈和川滇藏共同構築的香格裡拉旅游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214國道、平甸線、劍鶴公路完成改造後,劍川的交通區位勢將更加明顯。

劍川資源豐富,潛力無限。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勤勞、淳樸的人民。劍川勞動力充足,有7.6萬個勞動力,占總人口的45%,木、石雕能工巧匠眾多;這裡土地廣闊,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交通四通八達,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覆蓋全縣,聯通“五湖四海”;境內河流眾多,水能資源蘊藏量21.96萬千瓦,連接川滇兩省和四地州的滇西北電網在劍川交匯。劍川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成礦帶區域,有銅、鐵、煤、花崗石等礦藏資源,毗鄰蘭坪鉛鋅礦。烤煙、芸豆、松茸、地參、山嵛菜、藥材等為可開發的特色生物資源;自然風光、古跡名勝、茶馬古道文化遺址、丹霞地貌為發展旅游業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寶山舉行。被譽為“白族歌城”的石寶山萬人對歌會,是白族風情的集中展現,所許的白曲已被收入國際著名民歌歌目。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都穿上民族盛裝,紛至沓來。方圓十裡的山間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條條五彩斑斓的長龍。來趕歌會的白族姑娘們,打扮得非常漂亮。他們一路上亮開金嗓子,唱起悠揚舒展的白族調。白族小伙子們胸前掛一架別致的龍頭三弦,彈響明快爽郎的三弦曲。歌聲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

  傍晚時分,滿山遍野炊煙彌漫,人們用泉水煮香鑼鍋飯,烹調出一道道豐盛可口的家鄉菜。素不相識的來客,只要彈弦開口唱,就被邀請共餐話家常。處處洋溢著山野情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