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雲南劍川沙溪古鎮

雲南劍川沙溪古鎮

日期:2016/12/16 20:31:4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沙溪古鎮位於中國雲南省劍川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自然保護區域東南部,位於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裡。沙溪是一個青山環抱的小壩子。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饒,人傑地靈,瀾滄江水系黑惠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總面積287平方千米,壩區面積26平方千米,是一個以白族為主,漢、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數民族居住地,是一個被人們譽為“山美、水美、壩子美、姑娘更美的魚米之鄉和歌舞之鄉”。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東面華叢山銅礦遺址無聲地告訴我們,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為中心的青銅冶煉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時就擁有了較高的青銅冶煉技術,成為雲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沙溪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氣候宜人,無寒冬酷暑,四季景色各領風騷。因此,到沙溪古鎮不必介意時節,但最好不要周末去,因為在滾滾人潮之中,很難領略古鎮水鄉的寧靜秀美。


沙溪是茶馬古道最後集市,茶馬古道經四川、雲南,北連西藏、印度,南通東南亞。古道過雲南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地,在這幾處名鎮之間,有著一個古集市:沙溪寺登街,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商貿交易的地方。它位於沙溪壩子中央鳌峰山鳌頭位置,黑惠江“S”型大彎環的頂端,依山傍水,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是一個集寺廟,古戲台,商鋪,馬店,開闊的紅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於一身、功能齊備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專家們譽為“茶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歷史上寺登四方街被稱為“南塘”,明朝後期,因興教寺而起名,才叫寺登四方街。寺,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位於興教寺旁邊,呈四方形的街子,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稱由來。




茶馬古道作為中國對外交流三大絲綢之路之外的一條大通道,因交易的運輸過程主要通過馬幫,其主要交易對象是茶、馬,故世人稱為“茶馬古道”。沙溪處於大理、麗江之間,是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個陸路碼頭,再加上南诏、大一國石窟的開鑿,沙溪在茶馬古道上成為貿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國佛教文化活動中心,是一個集商貿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古鎮,可謂顯赫一時。也許是上蒼對沙溪情有獨鐘,唐代以後,又逐漸建成了以沙溪為中心的四大鹽井――彌沙鹽井、喬後鹵成井、雲龍諾鄧鹽井、蘭州啦雞鹽井,為沙溪的發展錦上添花,推波助瀾,古鎮作為離四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一躍成為茶馬古道的鹽都,成為西藏、滇西北地區的食 沙溪古鎮鹽供給的集散地,逐漸成為繼茶、馬貿易後,又一重要商品。鹽井的發現與開采,使沙溪在茶馬古道上陸路碼頭作用發生質的變化,成為舉足輕重的鹽都,從而進一步推動沙溪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沙溪成為茶馬古道上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的崛起與騰飛,必然推動民族宗教文化的發展,沙溪一時成為佛教文化的集聚地,從而推動沙溪地區成為洱海地區佛教密宗宗教活動主要地區,使沙溪因此成為上經貿發達、文化繁榮的古鎮。

古鎮沙溪,走過一個發展、壯大、輝煌、衰落的過程,只留下了無聲的石橋、古道、古街在悄悄訴說著它的過去,只有黑惠江水無聲地把沙溪在茶馬古道上的輝煌歷程帶入遙遠的大海。

走進沙溪,迎面看到的是雄偉壯觀的牌樓,在三裡古街,也新建了兩座古樸高雅的牌坊,牌樓、牌坊上分別刻著醒目的對聯:開發古鎮展千年情韻、建設新埠繪萬代宏圖;沙裡陶金金耀千年名鎮,溪中流彩彩溢三裡古街;古街古巷古橋古樹處處古跡,名宅名居名園名人赫赫名聲。

漫步垂直如線的三裡古街,“天下第一古巷”的標牌赫然醒目,明清一絕的橋門洞,讓外國游人一飽眼福。古色古香的老子號鋪,油漆一新,張燈結彩,一面面小黃旗迎風招展,新開的商店有燈籠店、蟋蟀店、古玩店、湯包店、蟹殼黃店、工藝品店等數十個,經營的都是沙溪歷史上的特色產品。

沙溪的豬油米花糖、桃珍糕、盤香餅、塗松山芋等風味小吃、特產都很出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