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碧山書局 祠堂裡的閱讀空間

碧山書局 祠堂裡的閱讀空間

日期:2016/12/14 13:19: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碧山書局已試運營5個月,當地村民常來閒坐,黟縣周邊甚至黃山市的年輕人把它當成一個周末的好去處,甚至外國友人也來了。

    然而,走進書局,視線范圍內的十幾位訪客,有的三五成群侃侃而談,有的四處找角度忙著拍照……真正翻書閱讀的人並不多。

    “書店客流並不穩定,有時候一個人也沒有,有時候一天能來上百人,基本上都是寫生或旅游的年輕人。大多數人來店裡並不怎麼看書,拍完照、買完明信片就走了,在他們心裡,這兒或許就是個‘有文化’的景點。”書店管理員、68歲的村民汪壽昌說。

    書店為什麼開在深山裡?客流如此不穩定,書店如何生存?

    原來,碧山書局是南京先鋒書店的一家分店,2011年書店創始人錢曉華來到碧山並喜歡上了這裡,和村裡、縣上談了兩年,花了140多萬元整修了荒廢已久的祠堂。考慮到民營資本注入對古宅的修繕和保護,黟縣免去了書局50年的租金,書局每天的運營花銷主要在於書的成本、水電等開支以及人工成本。

    唐雪介紹,書局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的書、手繪的徽州地圖明信片、先鋒書店的文創產品以及樓上茶座、咖啡等飲品,“一杯咖啡20—25元,一杯茶18元,試運營一段時間以來略有盈利。隨後,我們會把咖啡館搬到樓下,讓二樓有一個更純粹的開展活動的空間。”

    “書的利潤不高,但開業以來的銷售量還是超乎我的預料。一個貴州的游客一口氣買了1800元的專業建築書,一個上海的年輕人消費了900多元……”錢曉華介紹,書局裡有關鄉村建設、古建保護以及專門從安徽各地舊書攤上淘來的關於徽州文化的書籍極其暢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