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西安事變舊址

西安事變舊址

日期:2016/12/14 12:43:0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住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西安事變指揮部位於西安新城陝西省人民政府內的楊虎城公館,1931年建,磚木結構,宮殿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1936年10月8日張、楊在此密談決定對蔣介石進行兵谏。

    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來此與楊虎城共商救國大計。新城黃樓與楊虎城公館相距300米,因牆為黃色得名。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谏。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在止園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高桂滋公館位於西安市建國路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建於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蔣介石遷此,周恩來在此會見蔣介石,初步達成六項協議。西京招待所在解放路,為隨蔣介石來陝的南京政府軍政要員的住所,現為省旅游局辦事處。華清池五間廳背靠骊山,西安事變發生當天蔣介石由此逃至骊山一巨石縫隙中,後來在巨石附近建亭,先後以"正氣亭"、"避難亭"、"捉蔣亭"、"兵谏亭"為名。1982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1936年12月12日,一件震動全世界的大事在古都西安發生:東北軍領袖張學良與西北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發動兵谏,扣押了蔣介石,逼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根據好幾種關於西安事變的書籍的記載,止園是事變前夜(1936年12月11日)張良二人秘密碰頭的地方。那晚,因蔣介石再次拒絕張楊二人的苦谏,絕不停止內戰,還准備在第二天發布第六次“圍剿”中共紅軍的命令。張學良當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勢危急,於是連夜趕到止園與楊虎城緊急磋商,兩人決定馬上發動兵谏,扣押蔣介石。止園緊急磋商後,兩人分頭召集高級軍官開會,宣布行動計劃及進行軍事部署。幾個小時後,震動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止園可說是這場事變的策源地。

    歷史就在眼前 

    那天斜陽下,我先到位於青年路的止園,這裡還是楊虎城的別墅,60年前他與張學良秘密策劃兵谏時,好多重要會談是這裡舉行。來到這座具有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大宅的門前,馬上有一種”歷史就在面前”的感覺,走進這個可容一部汽車的大門,那等於走進了楊虎城的世界。 


    止園 

    根據好幾種關於西安事變的書籍的記載,止園是事變前夜(1936年12月11日)張良二人秘密碰頭的地方。那晚,因蔣介石再次拒絕張楊二人的苦谏,絕不停止內戰,還准備在第二天發布第六次“圍剿”中共紅軍的命令。張學良當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勢危急,於是連夜趕到止園與楊虎城緊急磋商,兩人決定馬上發動兵谏,扣押蔣介石。止園緊急磋商後,兩人分頭召集高級軍官開會,宣布行動計劃及進行軍事部署。幾個小時後,震動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止園可說是這場事變的策源地。這座別墅原有的院落與建築都完整地保存下來,80年代初改為楊虎城將軍紀念館,1983年楊將軍誕生90周年時正式對外開放,並由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走在園中,只覺周遭異常寧靜,我的腳步聲都清晰可聞。深灰色的房屋,帶灰色的綠草,總體上給人予一種肅穆、淒美之感。這樣的情調正與楊虎城悲壯的一生相稱。 


    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很少新加坡人來這裡走在當年楊虎城天天來回走的院中小徑,想象那些一度是歷史舞台主角的名人,在極端復雜危急的時刻,做出令全世界嚇得一大跳的決定,人在此刻,心情怎能靜如平湖?看守紀念館的老伯知道我是從幾千公裡外的新加坡來的,他睜大雙眼看了我一陣,用濃重的陝西口音說:稀客、稀客。他說,在他的印象中,很少新加坡人到這裡來。老伯顯得有點興奮,連聲說:新加坡也有人曉得楊虎城,那敢情好呀!我那時很想說,新加坡人來到西安,都讓旅行社帶去看楊貴妃一千多年前洗澡的地方去了(楊貴妃是不是真的在那地方洗過澡還是個疑問),另一個姓楊的名人就被冷落了。但我不想掃老人家的興,不說了。老伯親自領我到一間間陳列室參觀。這些房間陳列的是楊將軍的遺物及一些歷史照片,有楊將軍用過的指揮刀、穿過的軍服、留下的書信與墨寶等等,總共有150余件。我特別留意楊將軍的臥室:一張很普通的小床,兩張沙發,一個盥洗架,一個掛衣架,都是些毫不起眼的東西。只是牆上掛的一幀楊將軍與夫人的合影,較引人注目。離開楊虎城將軍紀念館,已是夕陽殘照,對於這位在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最後又慘死的將軍,敬意、惋惜、感傷之情交織在西安的斜陽裡。 

    張學良將軍公館 

    看過楊虎城將軍紀念館,我趕去建國路(昔日的金家巷)參觀西安事變另一個舊址:張學良將軍公館。到了那裡,從正門掛的兩個牌子知道,這裡其實就是西安事變紀念館。門前還有塊碑,上面刻的字與止園前的碑石大同小異。這個館也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到達時是4時45分,今日開放時間只剩下15分鐘,大門卻已關上。費了一番唇舌才說服看守的老人,開門讓我進去。進到院子一看,覺得這個紀念館搞得有點雜,左是一排像是民居的平房,右邊是三棟外觀大同小異的三層磚木結構洋樓,分別名為東樓、西樓與中樓。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西樓(亦稱C樓)與東樓(亦稱A樓)。西樓是張學良在西安的住所與辦公的地方。1935秋,他從漢口調防西安就一直住在這裡,直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他陪同蔣回南京。和平解決事變的三方(張楊、南京當局與中共)會談就在這座屋子的二樓舉行。二樓的家具、擺設基本上保留張將軍當年居住時的原貌。東樓是當年周恩來與葉劍英等中共代表團居住的地方。在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就在天明前打電報通知在陝北的中共中央,並請中共立刻派代表來西安與他會談。中共幾個領導人黎明前就作出決定,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趕赴西安。張學良讓中共代表及隨行人員住在他的公館的東樓,與他自己住的西樓中間只隔著一棟中樓,這不僅是基於保安上的考慮,而且也為了方便張與周隨時會晤。張學良公館三棟樓都已經老了,失去自由超過半個世紀的張學良也老了,再過4年就到100歲了,在西安事變這出“名劇”中擔任要角的蔣介石、宋子文、楊虎城、周恩來、葉劍英等都已作古,百歲的宋美齡還活著。西安人恐怕看不到宋美齡舊地重游,但他們都盼望著張少帥再到張公館來。如果沒有西安事變站在這個曾作為特大歷史舞台的張公館,踏在當年張學良每天上下不知多少次的石階上,看著印在古老樓房的夕陽逐漸微弱,只覺得多少驚天動地的事件,都像此刻的夕陽,終要隱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西安事變的是是非非,歷史學家的評說多到一列火車也載不完。我只想到:如果沒有西安事變,蔣介石按他原先的部署,將中共打垮,半個多世紀來的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就要重寫了;如果沒有西安事變,也不會有中共後來的壯大,至少是不會那麼快壯大起來,國民黨也不會那麼早垮台,新中國就不會那麼早建立。明乎此,西安事變在歷史上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推薦閱讀: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

卓蘭芳烈士故居

張氏帥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