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山西古建——同樣的路不同的風景(二)

山西古建——同樣的路不同的風景(二)

日期:2016/12/14 13:13: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崇福寺

崇福寺

    崇福寺

    出來南禅寺就要往朔州進發了。有時候真是老天幫忙!正犯愁沒車可怎麼辦,來到村口的公路上不多久就等來了一輛去原平的車,先上去再說吧。由於李家莊這邊沒有直接到朔州的車,原平離朔州又相對較近,那裡會有去的車。還是一樣,坐車很麻煩。

在附近有留存的城牆遺址,在遠處來由一個哥特式的教堂

在附近有留存的城牆遺址,在遠處來由一個哥特式的教堂

煙霧籠罩中的崇福寺大殿

    煙霧籠罩中的崇福寺大殿

    崇福寺主要是看彌陀殿。彌陀殿建於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

    彌陀殿建於二米多高的台基上,是全寺最高的建築,也是是全國現存較大的金代建築。建築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入椽。殿前有寬敞的月台,單檐歇山式。殿內梁架結構具有獨到之處,為了節省空間使用減柱造做法以安放佛像。但是現在我們在殿內還是能看到佛像前有兩根木柱,這可能是由於時間久遠大木構件變形,使得原有承重構件無法滿足需要後來增加的。

崇福寺

崇福寺

崇福寺

    崇福寺最出名的要數彌陀殿的金代裝修了據說有四十種之多,造型精美,镂刻透心,有三角紋、古錢紋、桃白球紋等,這些圖案是典型的金代做法,對研究金代裝飾具有很高的價值。

    殿內中央磚砌佛壇上置三尊主像,主像兩側脅侍菩薩表情恭謙,兩大天王怒目猙獰,似在護法守職。這些塑像沒考證過是何年代的。

崇福寺

崇福寺

    我注意到了室內牆面還保留有大面積的壁畫,主要線條瀝粉貼金,看上去立體感很強,不過部分壁畫已經出現酥鹼脫皮的情況,不知道這裡的工作人員知道不。有意思的是,這裡壁畫上的佛像無一例外地都長有小胡子,我想這與金代統治者有關。眾所周知,金代是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起的政權,他們以游牧為生,男人們都須有胡須已表示自己的英勇和氣概。因此把自己的形象神化並寄托在佛像上,也是為了鞏固政權加強統治。

推薦閱讀:

西藏邊瑪牆 赭紅色的眺望

福建古建築奇珍“尤溪土堡”

中國最大“八卦”土樓——道韻樓

經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莊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

    應縣出名的就是應縣木塔了,應縣木塔實際上是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國寶級文物。記得進大門要買票,登塔另算錢,還有院裡面有個佛指捨利的展出,好像是100吧。應縣木塔的歷史我就不說了網上有很多,這裡說一些看到的。

    這是佛宮寺後面新建的一個建築群。雖說不該離木塔這麼近新建建築,但還好這不是純混凝土的。

木木塔各面都掛有各朝代名人的牌匾

木木塔各面都掛有各朝代名人的牌匾

    應縣城裡也有不少仿古建築配合著這個國寶。。現在忘記我們住在哪裡了,反正離木塔不遠,大概100吧,我們去的時候是旺季,找個合適的不容易。想到住宿的問題,又聯想到海南,海南大叫要建國際旅游島,但是每個游客去過都有被宰的不滿,估計這不是海南一個地方存在的問題,中國大多數旅游點都不規范,就好像他們覺得游客就應該來一個宰一個,不管以後怎麼樣。咱就不能學學泰國嗎,算了,不說了。

淨土寺

    淨土寺

    看完木塔我們去了淨土寺。之所以去淨土寺是因為那裡的藻井。據說淨土寺大殿裡面被藻井布滿,精美異常。

    應縣的內容全部完畢,這回我們繼續北上去大同,以前從沒去過大同也沒路過過。原計劃去大同主要是去看雲岡石窟,不過後來發現大同正在大興土木,看的我們異常興奮,因此也去了華嚴寺善化寺。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看完應縣木塔坐汽車去大同。汽車進入大同地界,公路順著綿延山體走向而修,透過車窗依稀能看到不少洞窟,但不敢確定那就是雲岡。下車時差不多在下午三四點鐘,考慮到整個行程安排還是決定先去雲岡看石窟再回大同市裡找住處。從長途車上下來我們沒有打車,而是坐公交車到9礦下來(9礦這裡是一個岔路口,一邊去石窟另一邊去礦區),這裡有很多摩托車拉客去雲岡石窟,我們就坐著摩托一路飛馳著奔向期盼已久的雲岡石窟。沒想到過了一段好走的柏油路,進入正在維修的路段,有很多大坑,溝溝坎坎的,全是泥土和石渣。就這樣,摩托車一路起起伏伏顛簸地載著我們飛馳,我們則滿懷高漲的熱情忍受並享受著一路被帶起的黃土,滿臉喜悅。

    我進這個洞窟的時候正碰到一個中央美院的老師寫生,畫得就是這個菩薩。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坐落在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麓,它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長。石窟開鑿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前後歷經40余年基本完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昙曜五窟”(第16~20窟)。由當時的高僧昙曜主持開鑿了象征著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文成帝的這五個石窟,“昙曜五窟”便由此得名。第20窟是雲岡佛教造像藝術最具代表性的洞窟。這個洞窟以前也像其他窟一樣是有前壁和頂部的,後來這兩部分毀塌了,主像顯露出來,成就了它在雲岡的地位,也使得它成為著名的露天大佛。佛像很高幾乎占據山體高度的2/3,它頭頂缵發,眉眼細長,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翹,整個面頰飽滿,面部表情安詳和藹,兩耳垂肩,肩膀寬厚挺拔健碩,著半壁袈裟,雙手作狀,雙腿部分的雕刻已經毀壞,但從整體造型上看應該是作菩薩坐狀。

雲岡石窟

    試想一下如果其他洞窟前壁也塌掉,會不會露出比第20窟更美的佛像?整個雲岡石窟的佛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從雲岡出來時我們特意到來時路過的一個建築工地。離近了看,我們都驚呆了~~~從來沒有見過復建唐宋建築,而且還是純木結構的,有的原木徑級還很大。在工地上問了一圈也沒人能說清這裡到底是在建什麼,也沒有看到工地管理人員。還好,也沒人哄我們走,不過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視線已不再清晰。

推薦閱讀:

西藏邊瑪牆 赭紅色的眺望

福建古建築奇珍“尤溪土堡”

中國最大“八卦”土樓——道韻樓

經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