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南微縮古建:納於案幾庭院深深
日期:2016/12/14 13:01:2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微縮古建
北寺塔、寒山寺、留園裡的香亭、方塔、大鐘塔……濃縮於尺間,精致小巧,像文房雅玩一般,放置案頭,如見實景,如身處大世界。吳連南有一門獨家手藝,將古建築縮小成品賞的物件,即微縮古建。
沿著一條狹長的虎山弄便可找到吳連南的工廠。雖說是個工廠,卻不過二三人耳。廠房裡堆滿了木材及一些機器,桌椅微凌亂,觸目之處,幾乎都落著一層木屑灰。歲月在69歲的吳連南臉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皺紋,老人家笑起來非常和藹。手藝者的世界很簡單,他們有著澄澈的光,樸素的美。
吳連南最早學的是木工,跟著師父制作太湖漁船。他師父做的漁船在太湖片數一數二。但是漁船的需求量遞減,吳連南開始做鉗工,修理機器。而真正與微縮古建結緣,卻是因為那被無數文人墨客吟詠的寒山寺。那時他就住在寒山寺對面,一得空便去游賞寺廟。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這些古老的建築物歷經歲月、風雨,靜觀世界。古建築也是藝術的一種,它們為美和靈魂而存在。而這些美都印刻在吳連南的腦海中,從未遺忘。緣起小舅子帶來一本姚承祖的《營造法原》書,上面記錄了古代建築物的圖紙。吳連南看了幾遍,摸清了其中門道。
吳連南根據圖紙以竹木開始了第一件作品,即歇山方亭(留園聞水軒香亭),共花了二個月。彼時是1994年,吳連南以此參加上海旅游紀念品展覽會所得的獎狀至今仍妥善保存。對這項技藝的喜愛以及作品給吳連南帶來的成就感與欣喜促使他繼續投入創作中,旋即他又開始了第二件作品,完成了一整座寒山寺(長64厘米,寬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