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宜興東坡海棠

宜興東坡海棠

日期:2016/12/14 12:56:4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宜興東坡海棠

宜興東坡海棠

    在宜興市閘口鎮永定村,有一座小小的院落,每逢春季開花時節,總有絡繹不絕的賞花人流。當地人堅定的認為,這小院裡的一株海棠花樹,是900多年前蘇東坡親手所種。1983年,這裡又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海棠花是著名的觀賞花木,有“花中神仙”之稱。蘇轼本人也有“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相俗”的詩贊。而這株海棠為“西府海棠”,正是蘇轼家鄉四川栽培最盛。 

    蘇轼(1031~1101)因其被人稱羨的詞文、書法、繪畫非凡才華;令人感概的宦海生涯、浪跡天涯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所傲然面對坎砢的豁達胸襟,成為後世知識分子景慕的對象。他的傳聞、轶事婦孺皆知。所謂“先生蜀人也,生於蜀而不拘乎蜀,先生蓋天下士矣。”歷史上蘇轼沒在無錫做過官,卻在無錫留下了諸多遺跡。如二泉,因“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一句而大大提升了品位。蘇轼在各地為官時均以體恤人民疾苦為己任,再加上他的人格魅力,熱愛生活的本性使他無論何處,都深受各地群眾的愛戴。據史載,當年蘇東坡的名頭不減今日之“紅星”,所到之處群眾夾道圍觀,江陰新橋的蘇墅橋、馬嘶橋即與此“追星”活動有關。 

    今天的常州、無錫、武進、江陰、宜興等地,當年均屬常州所轄。據《蘇轼年譜》及其他史料記載,蘇轼一生中出入常州多達11次。

    蘇轼喜好交游,早在1057年進士及第時,在瓊林宴上與同科進士宜興縣的蔣之奇、單錫,武進縣的胡完夫就結為莫逆之交,並相約卜居陽羨。1071年,蘇轼因政見不合,自京師赴杭州任通判。赴任途中,第一次路過常州。而後在杭州任上常來往於常州、宜興等地。特別是在1073年,蘇轼暢游陽羨(宜興),對著丁山發出“此山似蜀”的感歎。據說還親手作了一把三足提梁的大紫砂壺,至今這種壺式還被稱為“東坡壺”。1074年,他在距宜興縣城25公裡的黃土村買了一份田產,然而他並未能如願所償,因政治風雲,輾轉顛沛又近十年。“烏台詩案”被貶黃州5年後,蘇轼於1084年獲赦移汝州,途中不惜路途遙遠繞道再來宜興,得閘口進士邵民瞻之助,在永定村再次買田,並在邵家院內栽植了一棵家鄉的“西府海棠”。此後他依依不捨,到達汝州時竟不肯走了,向老朝廷請求回常州居住。“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欲望聖慈,許於常州居住。”皇上竟也同意了。

    但好景不長,在過了一段時間雖短但極其舒適的田園生活之後,蘇轼受诰命復朝,在官場幾經沉浮,晚年竟垂老投荒,遠貶惠州、海南。他不得不將全家安頓在宜興,留下一個最後的夢想。1101年,蘇轼幸獲大赦後,在“帶病去宜興”的路上,終於不起。給今日的宜興留下一個永遠的遺憾。

    邵氏廷院的海棠歷經歲月風雨,依舊枝葉繁茂。每逢盛開季節,令人不禁對這位曠世奇才心生敬仰。

    每年開花的海棠樹,已被當地百姓稱為“東坡海棠”,是活古跡。

推薦閱讀:

宜興瀛園

宜興張澤橋

宜興鯨塘橋

日照五蓮山光明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