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門文化”——地位的象征
日期:2016/12/14 13:07:3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通常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兩等。這種大門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線上,宏偉氣派。
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但在王府中還分有高低的不同,因為按清朝對宗室的分封制度,共分有14個等級,與此相對應,分賜給這些王子的王府也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鎮國公府、輔國公府等幾個等次。這些王府在建築規模和形制上也都各有規定。它們的大門按《大清會典》記載:親王府門為五間房,可開啟中央的三間,屋頂上可覆綠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獸,大門上的門釘用九行、七列共63個。郡王府的大門為三間,可開啟中央的一間,門上的釘比親王府門減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個。王府的門前一般都有石頭獅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門兩旁以壯威勢。門的正前方,隔著街道還立有影壁一座,作為大門的對應。規模大更講究一些的王府,它的大門還不直接對著街道,而是在大門前留有一個庭院,院子前面加一座沿街的倒座房,兩旁另設稱為"阿斯門"的旁門,
廣亮大門
僅次於王府大門,它是屋宇式大門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大門一般位於宅院的東南角,占據一間房的位置。其重要特點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內安朱漆大門;門前有半間房的空間,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稱"廣梁大門"。門扉位於中柱的位置,將門庑均分為二。四個門簪上掛匾,前檐柱上檐檩枋板下裝有雀替,後檐柱上裝有倒掛楣子。高級的宅門建築可以露梁、露檩、露柱。門外有半間房的空間,可供四個警衛分站兩旁把守,以示宅門的等級高貴。雀替以及附著其上的三幅雲既有裝飾功用,又是代表主人官品的象征。
廣亮大門多是由相當品級的官宦居住,大門的色彩、裝飾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一般不施華麗的彩畫,僅做適當的點綴。有的廣亮大門在山牆墀頭兩側做兩塊反八字影壁(又稱撇山影壁),使大門前面形成一個小廣場,更顯出廣亮大門的氣派。
金柱大門
這是一種門扉安裝在金柱(俗稱老檐柱)間的大門,稱為“金柱大門”。金柱大門是形制上略低於廣亮大門的一種宅門,也是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門形式。在規模上,金柱大門顯然比廣亮大門要小,門也窄,有的只有半開間。其他方面如大門的構造、屋頂、雕飾等,均與廣亮大門同。
金柱大門與廣亮大門的區別主要在於,門扉是設在前檐金柱之間,而不是設在中柱之間,並由此得名。這個位置,比廣亮大門的門扉向外推出了一步架(約1.2m-1.3m),因而顯得門前空間不似廣亮大門那樣寬綽。金柱大門的木構架一般采取五檩前出廊式,個別采取七檩前後廊式,平面列三排或四排柱子,即前檐柱、前檐金柱(後檐金柱)、後檐柱。金柱之上承三架梁或五架梁,檐柱、金柱間施穿插枋或抱頭梁。同廣亮大門一樣,金柱大門外檐檐枋之下也施雀替作為裝飾。
蠻子門
蠻子門形制等級低於廣亮大門、金柱大門,高於如意門,是一般商人富戶常用的一種宅門形式。蠻子門是將檻框、余塞、門扉等安裝在前檐檐柱間的一種宅門,門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間。其木構架一般采取五檩硬山式,平面有四根柱,柱頭置五架梁。宅門、山牆、墀頭、戗檐處做磚雕裝飾,門枕抱鼓石或圓或方並無定式,門框上有四顆門簪,沒有雀替。
如意門
如意門裡的住戶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卻非常殷實富裕的士民階層。如意門的構架多采用五檩硬山形式,平面有四或六根柱,兩根前檐柱被砌在牆內不露明,柱頭以上施五架梁或雙步梁。如意門區別於其他宅門的地方,是前檐柱間的門牆以及它的構造裝飾。如意門的門口,要結合功能需要和風水要求確定尺寸,一般寬約0.9m~1m,高約1.9m(指門口裡皮淨尺寸)。
民間有“門寬二尺八,死活一起搭”的說法,是指二尺八的寬度已能滿足紅白喜事的功能需求。這個尺寸也正好合乎門尺中的“財門”的尺度要求。如意門的門楣裝飾,無論是采取冰盤檐掛落形式,還是采取其他形式,它上面的磚構件都要接近檐椽的下皮,將檐檩擋在裡面,不使露明,以突出磚活的完整性。
牆垣式門
牆垣式門也叫隨牆門,其特點是無門洞,順牆開,只占半間或大半間寬度,院門較窄。
牆垣式門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就是在門洞的上方將院牆升高,上面加一屋頂,頂上用卷棚元脊或者清水脊,面覆筒瓦或仰覆瓦,頂下講究的還做一些磚雕裝飾。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單樸素,也有為數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院內沒有高貴的海棠,只有樸素的石榴;沒有仿真的池塘,只有金魚缸,更別提層巒疊嶂的跨院和後罩樓了。但老百姓的清貧小家自有溫馨,特別是天氣暖和後,一家人聚在露天的大起居室裡享一方天地及草木,寧靜而貼近自然,親切又有凝聚力。
推薦閱讀:
中國古建“門文化”——門環
中國古建“門文化”——戶對
古建園林——門的形式
千年門文化——八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