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惠帝劉盈——安陵

惠帝劉盈——安陵

日期:2016/12/14 12:55: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漢惠帝劉盈(前211—前188年),字滿,父劉邦,母呂後。六歲立為太子,十六歲即皇帝位,在位8年(前195—前188年)。惠帝為人“仁弱”,朝政為其母控制。20歲時被迫娶其姐魯元公主不到7歲的女兒張焉為妻。史載,惠帝即位之初,對呂後殘殺戚夫人及子如意事極為不滿,再加之不稱心的婚姻,使之精神憂郁,遂“日飲為淫樂,不聽政”。公元前155年,病死,年僅23歲。葬安陵。漢惠帝安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東北約17.5公裡的韓家灣鄉白廟村南,西鄰漢哀帝義陵,東距漢高祖長陵3300米。

    安陵呈覆斗形,封土為夯土築成,高28米,底邊南北寬140米,東西長163米,頂部東西長50米,南北寬29米。據文獻記載,安陵還建有“園寢”,但今未發現遺址。安陵之北是安陵邑故城,現屬鹹陽市韓家灣鄉白廟村。陵邑四周有夯土築成的城牆,至今仍存殘牆斷垣。陵邑東牆呈曲尺形,保存較好,長445米,寬9米,高2至3.6米,垣牆中部,建有門阙,遺跡猶存。西牆保存較差,僅在城西北角殘留一段,北牆東西各留一段,牆中央門阙遺址清晰可見,南牆僅東段殘留。在北門和東門遺址,考古工作者曾采集到朱繪雲紋瓦當,以及其他常見的漢雲紋瓦當。《關中秦漢陶錄》卷二錄有惠帝安陵附近出土的“安邑琱柱”瓦當,推測這些瓦當應是當年營建陵邑的建築材料。

    安陵西北270米處有一墓冢,有學者認為,這是孝惠帝張皇後陵。陵冢呈長方覆斗形,高8米,底部東西長70米,寬63米,陵冢頂部呈正方形,邊長28米。張皇後是劉盈的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與惠帝是甥舅成婚。這是呂後為鞏固呂氏的地位而決定的一樁政治婚姻。然而張皇後的前景並未如呂後安排得那般美妙,呂後死去之後,她的兄弟子侄封侯為官者差不多全被劉姓皇族所殺,張皇後也被廢處北宮。她倍受寂寞孤獨之苦,於前163年死去。被合葬於安陵。

    安陵之東是陪葬墓群,現存12座,大多為圓錐形。見於文獻記載的陪葬墓有:魯元公主、張敖、名相陳平、張倉、袁盎和文學家楊雄等。陪葬墓布局基本是東西一線,目前能辨認名位的有魯元公主和張敖墓。魯元公主墓底邊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20米,高19米,規模近於帝陵。

    在安陵東2000米處發現了一座陪葬墓,圍繞墓圹四周有用磚砌築起來的陪葬溝。從已發掘的南面一段9米寬的陪葬河來看,南北排列的六行中,最北邊的一行為武士俑,高44-46厘米,身著色彩絢麗的軍服。其余5行,每行由西向東均由陶牛、陶羊、陶豬組成,這9米長的范圍內,共出土了武士俑84件,陶牛46件,陶羊125件,陶豬23件。而這個陪葬溝東西共長21米,南北寬19米。1950年該墓遭到破壞時,發現四面陪葬溝內都有陶俑,而且種類不同,西邊陪葬溝東部還有舞蹈俑。若從已發掘的這9米寬的陪葬溝所出土的陶俑密度來計算,估計整個陪葬溝之中的陶俑總數約在3000件之上。那麼,這座墓的主人是何身份?這種以陶人,陶牛、陶羊,陶豬環繞墓穴深入的陪葬形式究竟有何含義?諸多疑問,只有待以後考古發掘的研究了。

    安陵以北900米處,是安陵邑。陵邑為長方形,東牆和西牆現在仍有若干遺存。安陵邑的居民除遷楚國之外,還遷徒了關東以歌舞為生的藝人五千戶。遷徒藝人守陵,開始於此。這大概是因為惠帝生前郁悶不樂,常以歌舞消愁,呂後以此慰籍她兒子的在天之靈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