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中國古代的“碧紗櫥”

中國古代的“碧紗櫥”

日期:2016/12/14 13:07:3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碧紗櫥又稱隔扇門、格門。是古代漢族建築室內分隔的構件之一,類似落地長窗,而落地長窗通常多安裝在建築外檐,碧紗櫥主要裝修在內屋。據清代《裝修作則例》,可寫作“隔扇碧紗櫥”。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寫過‘紗櫥’,那是她那一首著名的《醉花陰》:‘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碧紗櫥——帏幛一類的東西。用木頭做成架子,頂上和四周圍蒙上碧紗,可以折疊。夏天張開擺在室內或園中,坐臥在裡面,可避蚊蠅。”但有的研究者說:“這個注釋是把碧紗櫥說成床上的木架蚊幛了。這種解釋要麼是出於顧名思義,要麼是把時間推得太遠了,的確論者對“碧紗櫥”的考證不能說不對,但就其引證的材料來說,卻不過是人文本《紅樓夢》注釋的一個補充。

    換句話說,人文本對“碧紗櫥”的注釋並沒有錯,至多是不全面而已。據筆者所見一些資料說明,即使在曹雪芹的時代,或者說《紅樓夢》中所寫的“碧紗櫥”並非就一定指的“隔扇門”、“格門”一類的建築。

    碧紗櫥,是清代南方地區漢族建築內屋中的隔斷,通常用於進深方向柱間,起分隔空間的作用。碧紗櫥主要由檻框(包括抱框、上、中、下檻)、隔扇、橫破等部分組成,每撞碧紗櫥由四至十二扇隔扇組成。

    除兩扇能開啟外,其余均為固定扇。在開啟的兩扇隔扇外側安簾架,上安簾子鉤,可掛門簾。碧紗櫥隔扇的裙板、絛環上做各種精細的雕刻,通常是兩面夾紗的做法,上面繪制花鳥草蟲、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繪畫或題寫詩詞歌賦,裝飾性極強。

    那為什麼叫“碧紗”呢?原來當時的富貴人家常在格心上糊青、白二色色絹紗,絹紗上畫畫、題詞,所以叫“碧紗櫥”,或稱“紗隔”。“碧紗櫥”還有個特別的用處。中國舊俗,女眷不能在生人前露面,“碧紗櫥”將大廳隔成南北,北部專為女眷所設,透過紗隔可以望見南部景觀和主客的活動,堪稱絕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