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永定土樓的N種形態

永定土樓的N種形態

日期:2016/12/14 13:07:0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衍香樓裡,村民們在曬柿餅

氣勢宏大的初溪土樓全景

處於“毛坯”狀態的俊源樓

處處可見村民們在晾曬玫瑰茄

余慶樓有個小小廣告牌

    相比城市裡、鄉野間千樓一面、千城一面的建築現狀,走進永定土樓,的確很容易為其傲視天地、睥睨一切的架勢所震撼。

    初溪土樓群,整個初溪土樓群有36座土樓,由五座圓樓和三十一座方樓組合而成。據說當年的祖先徐老先生可是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這一塊非常難得的風水寶地,三山形成一個“爪”字,如神龍探爪,是聚氣聚財的地方。圓、方相間的大土樓,按照“八卦”原理分布在深山裡,全部建在400-500米的巖石山上,土樓根基底下全是巖石,因此這些土樓裡面也全部沒有挖水井;山底下是溪水橫流,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效果。整個初溪土樓群,與其他傳統朝向(坐北朝南)完全是“逆著干”,全部坐南朝北,無一例外;而且全部都只開一座大門,沒有任何的“後門”、“偏門”。

    集慶樓是永定現存的最古老、結構最特殊的圓土樓,整個建築完全按照《易經》的“八卦、九宮、七十二河洛”等謀篇布局的,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集慶樓頂層外圍還突出了9個瞭望台。這9個瞭望台的分布為東面6個、西北面3個,這種布局的用意至今無人能解,72道樓梯將圓樓平均分成了72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含四層,每一層樓都有56個單間。土樓的“單元”結構基本一致,首層為廚房、衛生間、天井等,二樓為糧倉,三樓、四樓居住。用72道樓梯分隔開的“單元”,每戶一單元,猶如現在樓盤裡面的“疊層別墅”一樣,有那麼一點“單門獨戶”私家庭院的感覺。而回過頭來理解《易經》中“七十二河洛”的說法,恰好契合了“72道樓梯”的黃金分隔手法;也有當地人這樣來解釋,“祖先可能是為了表達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的意思”。

    集慶樓讓人不可思議的還有一點,這偌大的土樓木結構中,完全是用榫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但很抱歉地告訴大家,現在能發現土樓中的“鐵釘”痕跡,那完全是後期樓主們自作主張的“插曲”,大家再也無法達到祖先手藝的時候,維修過程中,只能使用現代化的工具了。

    “大源樓”是著名華僑胡文虎出生的土樓,假以時日,大家到富川山莊一游的時候,很有可能入住這位大亨的出生地。而最具吸引力的是清水房“俊源樓”,現在只有胡大叔一家住在土樓裡,僅首層裝修了9間,其他都呈現出了土樓建築的原始面貌,木頭、磚瓦、土牆,院落裡還有當年制作土牆磚的工具。在偌大的圓土樓的院子裡面,樓主一家養魚、種柚子,庭院裡的三角梅一簇簇地開得燦爛無比。

    衍香樓是一座有儒雅之風的土樓,在漫長的歲月裡它也經受過炮火的洗禮。經過一道臨水的小路,書寫著“大夫第”的正門有點低調地面水而開。在我眼裡,像是一座“東方的城堡”,踏入正門,迎面而來的是一片鋪滿鵝卵石的庭院和一道曲折逶迤的石頭牆。

    樓主蘇老板介紹,衍香樓也按八卦構建,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雕刻精巧,而外部環境更是“天造地設”。現在看來,這座土樓的防御工程做得相當到位,大門上釘有鋼板,門內的頂端還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仿佛與其優雅的身段有點“混搭”,但卻保護了衍香樓數百年來的安逸。

    立本樓在衍香樓右邊,黃褐色的土樓骨架仍歷歷在目,風骨不失滄桑之美,沙土卻總被無情的風雨收拾去,以頹廢之美擱在一派天然原野裡面,也顯得鶴立雞群,大有傲骨铮铮的氣概。

推薦閱讀:

千年古剎應夢寺復建竣工

賓館飯店或將進駐承德熱河文廟市民質疑

門頭溝5年內修完國家級文物

河北張家口堡盼比肩麗江平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