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耳樓:嶺南傳統居民建築
日期:2016/12/14 13:07: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镬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镬耳,故稱”镬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
镬耳屋又象征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鳌頭”之意,唯有功名的鄉村方能采用,也是當時家境殷實的象征。別看镬耳屋灰頭土臉,其貌不揚,在所用材料講究,而且造工精細。如镬耳屋所用的青磚,以打磨的水磨青磚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又如屋兩邊的镬耳,其結構從檐口至頂端用兩排瓦筒壓頂並用灰塑封固,處理收口的工藝,是整座建築工程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地方。
镬耳狀建築具有防火,通風性能良好等特點。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民間還有“镬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镬耳屋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築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築亦有類似镬耳山牆可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牆體呈镬耳形,從側面看就像一個“凸”字,可以看出當時珠三角古居民建築風格。當時順德還有一種以蠔殼砌牆的居屋,很有特色,據說冬暖夏涼,間或也有以蠔殼代替青磚建造的镬耳屋。廣州市海珠區的黃埔古港和小洲村就有這樣的建築。
推薦閱讀:
潮汕建築風格特點——五行山牆
中國清代閩地建築結構—女兒牆
西安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