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南川小洋樓:隱於重慶市井中的古建築

南川小洋樓:隱於重慶市井中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0:40: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南川小洋樓

  重慶南川區一幢漂亮精美的小洋樓矗立在高速公路旁邊,長期以來,人們在公路上來來往往,卻少有人注意過這棟小洋樓。直至近日,一群民間文物保護者揭開了它的面紗——這是一座有著近百年歷史的精美近代建築,其建築風格和規模,在重慶區縣地區十分罕見。而實際上,像它這樣“藏”在重慶民間的文物,還有很多。

  醒目:小洋樓就在高速路邊

  從渝湘高速南川水江出口下道右轉,不出500米,就能看到路邊的民居中,有一棟3層小洋樓格外引人注目。小樓整體呈灰色,牆體由青磚砌成。最有特色的是,小樓的窗戶以及正面的走廊和立柱都有著十分精巧細致的雕刻,尤其是每一根立柱上白色的雕花栩栩如生,整體呈西式風格,但小樓灰黑色的屋頂又采用了中式的瓦片結構,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四周樸實的民居中,顯得十分獨特。

  這樣一幢精美的小洋樓是什麼建築?記者詢問了周圍一些居民,均表示這幢小洋樓沒什麼正式名稱,當地人都管它叫金家洋房子,或蒿芝灣洋房子,至於樓房修建的年代,沒人能給出一個准確的說法,只能大致確定是在清末或者民國初期修建。

  風格:跟法國水師兵營相似

  記者從藍色雕花的木制大門走進小洋樓裡,迎面就看到幽長的木制樓梯,緊貼著牆面環繞向上,拂去厚厚的灰塵仔細觀察,只見樓梯扶手的立柱都雕刻得十分精致,樓梯轉彎處也做成圓潤的弧形,顯得十分“人性化”。

  木制樓梯閒置多年,已經不太穩固,踩著樓梯上到二樓,推開大門走上門廊,可以看到每一扇窗戶都是西式的圓拱形,盡管欄桿已脫落不少,但青磚砌成的立柱還完好無損,踩著木地板走在門廊上,下午的陽光透過西式風格的弧拱射入,仿佛身處地中海畔。

  盡管處處可以看到這棟小洋樓的精美,但轉遍了洋樓各個角落,只有廢棄已久、散發著霉味的空屋,有些地方掛著“禁止堆放雜物”、“禁止吸煙”等提示牌,卻沒有看到文物保護的標志。

  “實際上,這棟樓完全可以與重慶現有的市級優秀近現代建築文物媲美。”這棟小洋樓的發現者、民間文物愛好者“重慶冰鍋”告訴記者,這種“中西合璧”風格的小洋樓,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南濱路上的法國水師兵營、立德樂洋行等,在全國都有名氣。

  稀罕:重慶區縣地區很少見

  “重慶冰鍋”說,雖然在重慶主城區還能看到這類小洋樓的蹤影,但在區縣范圍,這種規模的建築已經非常稀罕了。

  “重慶冰鍋”的真實身份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委會委員吳元兵,他告訴記者,由於小洋樓就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很容易就能看到,但很少有人關注。直到他把小洋樓的照片發到微博上,才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

  小洋樓引發的不僅僅是網友的關注,據吳元兵介紹,4月24日,他與數名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到現場考察,並向相關部門領導爆料,4月27日,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領導帶領南川區文管所、水江鎮文化站、房管局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實地考察,並記錄和簡單實測了建築物。

  歷史:當地富豪修建百年豪宅

  “這棟小洋樓目前尚未被列為文物,但並不代表它沒有文物價值。”南川區文管所李所長向記者介紹,由於種種原因,這棟小洋樓在之前的文物普查中未被發現,直到最近才引起重視。

  李所長提供的資料顯示:小洋樓建於清末民初,是當年南川本地一金姓富豪出資修建,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該富豪為了躲避土匪,從上海聘請建築師,按法國房屋形式設計修建了這棟別具特色的小洋樓。小洋樓約於1915年竣工,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兩樓一底,磚木結構,高16米左右、長25米、寬15米,面積1250平方米左右,層高4米左右,內回廊樓梯,南北向,正立面通廊,屋頂有老虎窗6個,無壁爐,由於地點在南川區蒿芝灣,故稱“蒿芝灣洋房子”。

  規劃:小洋樓將申報市級文物

  “長期以來,蒿芝灣洋房子都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目前已經是危房。”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介紹說,小洋樓目前的所有者是一家運輸公司,這裡曾作為該公司辦公室和宿捨使用,從2005年後就被棄置至今,目前外表雖好,但內部已損壞嚴重。

  何智亞透露:“現在我們和當地文管所正在搜集整理資料,上報市裡文物保護部門進行評定,並申報市級文物,具體消息還要等一段時間。”

  建議:發現疑似文物請及時通報

  “在重慶各個角落裡,還有很多像‘蒿芝灣洋房子’這樣的文物,正默默無聞地埋沒在歷史中。”吳元兵說,重慶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近現代,曾經成為陪都的重慶有著大量文物遺存,又因為戰亂和時代風雲變幻,從而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難以尋找,“長期以來,我們都致力於尋找和發現不為人知的文物”。

  吳元兵說,文物部門由於經費、人力等問題,對民間文物的梳理總會有漏洞,他參與組織的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長期以來做了大量工作,如尋找重慶的古橋、探索江津等地的古建築等,“但力量仍然不足,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如果市民發現了疑似文物,可以通知當地文物保護部門進行核定,然後再由文物保護部門決定是否要申報文物定級”。

  對此,何智亞也呼吁:“希望人們都能樹立起一種文物保護的觀念,讓這些散落的文物能得到更好地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