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頭村在廣東佛山市的三水區樂平鎮,距離廣州五十公裡,古村清幽雅靜,有兩百多幢形制一致的清代镬耳形狀封火山牆的青磚大瓦房,排列整齊,小巷縱橫仿若棋盤,所有房屋的結構都是統一的。大旗頭人歷代重文,曾出過6個狀元,而其修建者、清末的水師提督鄭紹忠雖極善打斗卻從未念過書。村中居民多姓鄭,由清朝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初建,是粵中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該村民居、祠堂、家廟、第府、文塔、曬坪、廣場、池塘兼備,聚族而居,風格統一,布局協調。
大旗頭村每間屋子的面積都不大,有的大屋還被分隔成了兩個小間,單間的門半開半掩,小小的鐵窗透出一些光線,並未把屋子照亮,只隱隱約約看到一些廢棄家具,一種塵封已久的泥土味夾雜其中,刺激而又安寧。從靠近巷道的一側門房退出,腳邊不遠處有一個形狀酷似錢幣的眼洞,這就是“金錢眼”了——這眼洞在彰顯富貴的背後,卻也非常實用。雨季,水可沿巷道滑下,進入眼洞,再通過暗渠匯入村前池塘。而頭頂的官帽樣屋牆,又叫硬山頂鍋耳式封火山牆,人稱“鳌魚牆”,官帽兩耳是厚厚的麻條石牆,可起到隔火的作用。這種具有珠三角地區特色的造型象征官帽兩耳,後引申為“獨占鳌頭”的意思,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才能采用,後來在珠三角民居中被廣泛采納,遠看牆體高聳嚴整,頓覺肅穆。
古村祠堂和家廟兼備,聚族而居的建築群,內部布局采用廣東民居典型的“三間二廊”式。前臨半廟方擴,擴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狀如壺嘴;擴邊有一筆形古塔——文塔;塔下有兩方石;大者高三尺許,如硯,小者方塊狀如印,組成一個明顯的“文房四寶”齊全的人文景觀,寄希望後代“讀書做宮”之意。
房屋雕工細致精美的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