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橫山書院
日期:2016/12/14 12:52: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裡西大街路北,原是復州正紅旗防守尉顧爾馬渾將軍的府邸。將軍府的來歷,還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傳說。
清康熙年間,北京來的正紅旗世襲雲騎尉顧爾馬渾,因平賊有功,充任復州防守尉。顧爾馬渾第二個兒子巴海從護衛選入宮中,當上一名小馬童,專為皇帝飼養御馬。一年,巴海回家探親,遇見少年時代的干兄弟,復州城南夾河心人張雲清。張雲清贈給巴海一匹好馬,名叫白龍駒,據說此馬奔騰如飛,日行千裡,於是,巴海走時把馬也帶回了北京。
一天,康熙去郊外打獵。從田間跑出一只兔子,巴海跟在康熙身後,看在眼裡,他騎的是白龍駒,拍馬向前,俯身伸手捉住了小白兔。康熙在馬上哈哈大笑,不禁失聲喊道:“好一個固魯馬哄(滿語,兔子)將軍”。巴海一聽,封他為將軍,急忙下馬,跪地叩頭:“謝聖恩。”康熙一愣,知是失言,但“君無戲言”,話已出口,無法收回,只好應允。從此以後,巴海就當上了鎮殿將軍。
書院多次更名,人才輩出
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出身的復州知府章鞠人,倡議地方士紳協助官府募化義捐,籌資備料,利用已升遷的顧將軍府的舊址建成書院,並以復州境內的一座名山“橫山”二字冠在書院的前面。鹹豐年間,復州知州王廷祯主持重修和擴建了橫山書院,從此,復州考生高科連捷,是復縣學風極盛時期。
光緒三十二年,清廷派大臣訪歐回國,效仿西歐辦學方式,改橫山書院為橫山學堂。民國二年,改復州為復縣又將橫山學堂改為奉天省復縣中師學校。九一八後,偽滿四年,書院遺址更名為復州街國民優級學校。八一五光復後的第二年,國民黨占領復州時,在書院遺址上建立了復縣士達中學。之後,橫山書院又先後更名為復縣聯合中學、復縣第二中學、復縣第二十二中學。
雖經多次更名,橫山書院沒有因此失去昔日光彩,近現代許多文人學士,著名將領都由此孕育而生。書院從1844年至1905年,在冊中取科名的近300人次,其中舉人10名,進士2名,翰林1名。其中的翰林就是“復州第一才子”徐赓臣,有傳鹹豐帝曾請徐赓臣給同治當老師,但被性情耿直的徐赓臣拒絕。在現代史中,從橫山書院走出了四位將軍,於永波將軍、谷善慶將軍、張治中將軍和韓吉堂將軍都曾在這裡讀過書。
“掛瓦”絕活確保書院“舊貌依然”
去年10月,市政府投資60萬元對橫山書院啟動大修工程,今年8月底,修繕工程正式竣工。日前,記者在橫山書院看到,青磚紅漆,金字牌匾,令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不失古香古色。
據瓦房店市文化館復州分館館長金延年介紹,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恢復橫山書院當年的容貌,堅持重點保護建築維修管理“修舊如舊”原則,橫山書院向整個復州城征集清朝年間的瓦片。如今,書院屋頂上有80%都是清代瓦片。
工程中最復雜的程序要數“掛瓦”了。“能確保瓦片與瓦片之間沒有空隙,滴水不漏是關鍵,據我了解,現在會這種手藝的人在復州城中只有兩個。”為此,金館長幾經周折才找到呂師傅。呂師傅的掛瓦絕活是祖傳的,為了讓橫山書院恢復原貌,呂師傅費了不少心力。為了防止重新壘砌後順序混亂,他將房屋的原始瓦片、磚石編上號碼,然後把屋頂上的泥土掀掉,對屋頂進行防水處理,最後重新抹上土,就這樣,瓦片才能原封不動地掛在上面。
推薦閱讀:
普蘭店永安台
大連清泉禅寺
群仙祝壽御制鐘
臥室風水的六大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