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騎白象銅像

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騎白象銅像

日期:2016/12/14 12:40: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騎白象銅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四川宋代冶金史、佛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該銅像不但以驚人的重量聞名於世,而且雕鑄十分精致,銅像整體比例勻稱和諧,花冠雕镂雅致,衣紋線條貼體流暢,神態安詳,平穩地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六牙白象造型生動,比真象還要高大壯美,重達62噸,為國內所罕見,顯示了宋代四川冶鑄工藝的精湛水平,是我國佛教藝術中的珍品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賢銅像鑄造於北宋

    普賢騎白象銅像在峨眉山萬年寺內。該寺位於觀心嶺下,海拔1020米,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關於它的鑄造年代,南宋僧人志磐《佛祖統紀》記載:“太平興國五年正月……敕內侍張仁贊往成都鑄金銅普賢像,高二丈,奉安嘉州峨眉山普賢寺之白水,建大閣以覆之。”

    蔣超《峨眉山志·高僧》記載:宋,高僧茂真居白水寺,太平興國五年二月,奉诏入朝,太宗賜詩美之,館於景德寺。舒王元珍(宋太宗妃子)以夢兆谕真,真曰:“當有儲嗣。”果育仁宗。既歸,重興峨山六寺,後遣張仁贊赍黃金三千兩,於成都鑄普賢大士像,高二丈六尺,至今供養。

    史書均記載,萬年寺普賢騎象銅像鑄於宋代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而且把鑄造的時間、地點、主持人都講得清清楚楚。


    據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胡昭曦教授考證:萬年寺普賢騎象銅像應鑄於北宋興國五年至大中祥符五年(1012)之間。這一分析是正確的。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五年賜黃金三千兩鑄造普賢銅像,應該有一個設計、備辦銅料、邀請良工巧匠鑄造的過程。

    銅像為各地分別鑄造

    據有關專家分析研究,白蓮台以上為黃銅,六牙白象為青銅,分塊鑄成。每塊均鑄子母扣,施以鉚釘,然後再用銅汁焊縫。象腳分段鑄造,象腹、蓮台、普賢像內中空,以置佛經。象肩內有銅制井字形扯架,寬約6寸,厚約2尺。為了支撐象鼻,鼻內安有銅條4根,直徑1寸。銅像的大部分鑄件估計是在峨眉當地鑄造,而其精致部分(如普賢菩薩頭上的花冠)則在成都鑄造。

    問題是,萬年寺山高缺水,蹬道崎岖且曲折險峻,當時既無公路汽車,亦無索道起重機之類的現代機械,至今也只有石徑小路相通,那些銅鐵大鑄件是怎樣運上去的呢?在當時的工藝水平下,運上山後又如何能焊接得渾然一體,天衣無縫?畢竟整個銅像的構建重達62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