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河北涞源閣院寺

河北涞源閣院寺

日期:2016/12/14 13:02: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閣院寺

閣院寺

閣院寺

    在太行山環抱的涞源縣城內,有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閣院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縣志記載,閣院寺為“漢創建,唐重修”,現存殿宇為“遼元補葺之”。從寺內文殊殿的建築結構及其特征分析,閣院寺當為遼代建築。清華大學建築工程系對文殊殿進行實測考察後,認定此殿建於遼應歷十六年(公元966年)。寺內的其他建築,是明、清重修或改建的。

    閣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寺內現存建築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經樓,坐落在一條從南到北的中軸線上。中軸線兩側還有東、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屬建築。附屬文物有遼代鐵鐘一口,經幢二通。

    文殊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這是我國目存世不多的遼代古建築之一,距今已有1030多年的歷史。據專家考證,其建築規模、保存完好程度和獨具匠心的建築風格,為現存遼代古建築之首。

    文殊殿的平面近乎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在高0.75米的磚台上,前面為寬大的月台,殿前東西兩棵古松對稱而立,使大殿顯得更加古樸莊嚴。其建築形式為單檐布瓦歇山頂,疊澀脊,綠色琉璃鸱吻。文殊殿在斗拱處理上結構嚴謹,自然和諧,每一構件相互咬合,不留一絲縫隙,支撐力完全合乎力學原理。由於用材講究,結構合理,雖歷經千年風雨而依然挺立如故。

    文殊殿有三寶。一是殿本身獨特的建築風格。二是堪稱木雕孤品的棂花格子門窗。在文殊殿正門,有兩處歷經千年風吹日曬至今仍保持完好的遼代棂花格子門窗。這是中國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被稱為木雕孤品。三是壁畫佳作。文殊大殿內,東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畫,因其用黃泥覆蓋,得以長久保存至今。從泥坯脫落處露出的內容看,畫面屬佛教故事,畫風保留有濃郁的唐代風格。其畫技之精湛,似不是出於民間藝人之手,而是皇宮畫院大師的傑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