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文物珍品 見證不朽的歷史印記

文物珍品 見證不朽的歷史印記

日期:2016/12/14 13:11:0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藝術寶庫,各宮殿寺廟和文物機構珍藏的眾多文物珍品,向世人展示了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用黃銅鑄成的佛像神秘無比,用黃金裝飾的寺廟神柱閃閃發光,用珍貴礦物材料繪就的唐卡五彩缤紛,處處閃耀著西藏文化的獨特光芒。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台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銅佛像的種類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東漢時傳入我國。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量的佛教藝術品被制作,其中鎏金銅佛像以優美的造型,絢麗的紋飾,寶光四射的魅力,展現出極高的歷史價值。金銅佛造像在東漢末年始見於記載,在佛教初傳期多被稱為“金人”。明永樂初年,宮廷開始大規模制作佛像,作為與西藏宗教上層互相饋贈的禮品。這些佛像主要由藏、漢工匠在南京和北京兩地制作,其風格衣紋刻畫精致,有繁復的璎珞、項飾和飄動的帔帛。永樂、宣德時期的金銅佛造像工藝復雜,集合了塑模、鑄造、錾刻、打磨、鑲嵌、染色、鎏金等十幾道工序。金銅佛像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起而發展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現存早期金銅佛像極少。

    不空成就佛是五方佛之一,代表毗盧遮那佛之“成所作智”,也代表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來事業與眾生事業。此尊不空成就佛,頭戴五葉冠,束發高髻,頂飾十字金剛杵,面相豐滿端莊,神態靜穆,雙目清麗,眉間飾白毫,鼻梁隆正、雙耳垂肩。該佛像身姿勻稱而婀娜,右手當胸結說法印,左手置於臍前結禅定印。赤足全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手足部飾有多圈钏镯,全身鑲嵌各種寶石,臂和腕飾钏環、手镯,胸前璎珞和臂钏上鑲嵌綠松石。雙層束腰式蓮花座增加了一層雕飾繁復的底托,底托上面雕飾有渦旋狀纏枝蓮花,環繞一周,精巧別致。該佛像整體造型優美古雅,工藝精美絕倫,是一件典型的西藏本地丹薩提風格佛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