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古民居“風韻”猶存
日期:2016/12/14 13:01: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泉州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靜臥著一處由40多座古大厝組成的劉氏古民居群(上圖),氣勢非凡,蔚為壯觀。
劉氏古民居群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永樂年間,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據譜牒記載,居於興化(今莆田)的貴族劉宗孔因避難,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攜眷渡海,遷居到後龍鎮土坑村。此後,劉氏一族就在土坑開基創業,傳至第五代培育出一位太學士、主監,此後十代,代代皆有人入朝為官,可謂門庭顯耀。如今依舊矗立在門口的一根根石旗桿,就代表著土坑人的驕傲和榮譽。
目前,劉氏古民居保存著27座明清時期二開進、三開進的大厝。大厝占地面積達26860平方米,中間形成一條古街,100多米長,以青石板鋪設。其中,清朝劉瑞弘(人稱“劉百萬”)居住的古厝最大,三進五開間,外加雙護厝,共有100個門、99個窗、11個天井,包括圍牆在內的占地面積達1739平方米。
土坑古民居群整體規劃頗具慧識卓見,排列井然有序,布局精巧,絕大部分坐西北朝東南,冬暖夏涼。民居分8排,每排屋建造相距30-50米,便於交通活動。建築風格上,古民居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式或卷棚屋頂,座座屋脊高翹,壯觀輝煌。門窗有圓、方、拱、菱等形式。它們皆是磚石、木材結構,石材、杉木都是從外地采購。大部分古民居能保存至今,建築十分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