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工藝瑰寶之廣東順德西山廟
日期:2016/12/14 12:51:1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西山廟在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鳳山(別稱西山)東麓,本名關帝廟,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全廟依山構築,歷經重修擴建,現為清光緒年間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前座為大門與前殿連體,正面成阙門式樣,三門並列,高大軒敞。阙門兩側為左右衢門,原有磴道通後山。後座為正殿,矗立在數十級寬闊的石階之上。廟裡廟外多磚雕、灰塑、壁畫及彩陶塑像。該廟1985年由縣政府撥款重修。現為區文物保護單位。
西山廟在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縣西路,原名關帝廟,因建在順德縣城西山(鳳山)麓上,群眾習呼為“西山廟”。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歷代均有重修拓建,使布局日趨完整,一代代的名工巧匠,留下了絢麗多彩古建裝飾工藝瑰寶,更因依山構築,偉岸壯觀,山門臨衢矗立,氣勢宏大;殿宇典雅雄渾,古樸莊嚴,成為聚鳳山景觀靈秀,集古建藝術精英的著名風景名勝熱點。
正門口前,刻有團龍石陛一塊,兩旁門口楣額上,分別刻有“左阙門”和“右阙門”字樣。門前台階兩旁,置放著高達兩米石獅子一對,台階而下,左右還有石門樓和便道,分別刻“鹿徑榕陰”和“鳳嶺朝晖”(均為清代“順德八景”名),整個山門莊嚴雄渾,氣派宏麗。
進入山門後,橫寬十一米的石步級展現眼前,使人心境開朗。抬頭處,月台後之殿堂灰塑瓦脊,隱現綠葉叢中。登二十一級石步級,經過三個緩步小平台,便抵廟內寬廣的院階。其左側有“玉泉”小景觀,潺潺流水,曲徑通幽,羊腸小道蜿蜒而上,這是旅港鄉親何竹平先生捐建而成。院階而上,再有平台,左右有兩大巨榕枝繁葉茂,覆蓋了殿前平台和半個院階,雖盛夏登臨而暑氣全消。
西山廟山門花脊,采用此為門額上的裝飾、日月雙神、獨占鳌頭、雙風朝陽、百年好合單體陶塑對稱分布,三顧茅廬、夜讀春秋、仿水鏡、收關平、臥牛山五組三國故事,連景穿插其間的裝飾手法,從而使花脊表現出錯落有序,產生極為豐富的韻律美,組成一幅有條不紊的立體畫面,層次分明,光彩奪目,場面宏偉。西山廟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間順德籍陶藝家文如璧開創、文逸安堂制造的,文逸安堂主要以生產精巧絕倫的園林建築陶器、陶塑瓦脊聞名遐迩。現在西山廟山門上瓦脊是石灣美術陶瓷廠新制的。
西山廟的灰塑,從左右引牆開始,遍布每一個角落。主要有早占春魁、福祿圖、迎春圖、大壽圖、鳥鳴圖、東方紅日、晚霞西照等等。西山廟的灰塑主要是由杏壇藝人周永朝重塑的。石雕西山廟的石雕,是南方石雕風格的代表。
右側西山廟之右側,原為古廟“三元宮”,大革命時期“順德縣農軍干校”舊址。現為縣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室。除第三層室為“順德縣出土文物”基本陳列外,其它展室經常展出各種專題文物,常年開放。此外,右山坡上,建有碑廊一座,內藏順德古碑刻十八通,既有反映順德人民反對鴉片毒害的《防御英夷碑記》,又有反映順德人民劃龍舟歷史的《壓盡群龍》碑刻,還有記錄順德水利史料的《通鄉築碑記》和《幾美坊河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