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泸州龍腦橋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泸州龍腦橋

日期:2016/12/14 12:40:5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泸州龍腦橋

    龍腦橋位於四川省泸州市泸縣大田鄉龍華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建,是一座集建築造型和石雕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該橋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橋,全長55米,高約2米,寬1.9米,整橋共15跨(含橋頭堡各一跨在內),橋墩14座,橋墩由四層灰沙巖石條壘砌而成,既末用榫卯銜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縫,全靠各構件本身相互壘砌承托,在建築技術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是中國古代橋梁罕見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腦橋是一座集建築造型和石雕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中部8座橋墩分別以巨石雕鑿成吉祥走獸,計有龍腦橋景色四龍、二麒麟、一象、一獅。雕龍造形別致,口中銜“寶珠”,完全镂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出響聲。象鼻卷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該橋為石墩石梁式平橋。清乾隆皇帝曾降旨“欽命永寧道泸州城北九十華裡九曲河龍腦橋加以保護。”

    在建築技術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是中國古代橋梁罕見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景色龍腦橋是中國古橋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動別致,工藝精湛,藝術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國罕見的古橋。龍腦橋為東西走向,東西兩面各3座橋墩,均為素面無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橋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別雕刻古代民間傳說的吉祥走獸,有四條龍,兩個麒麟,一只青獅和一只白象,這樣的布局,是全國罕見的獨特之處。其排列構思好,悅目自然,給人以氣宇軒昂之感。

    橋上石雕的工藝和技巧都十分娴熟,繼承和發展了秦漢和唐宋的石刻工藝傳統,誇張與寫實相結合,並采用圓雕,使整個石橋的各部分雕刻,都渾厚剛毅,精巧規整,比例勻稱,造型生動。其工藝精湛,手法之洗練,形象之生動,真鬼斧神工,為中國古代橋梁建築中罕見之作。石雕在細部的加工處理上,一絲不苟。中間四個墩上各雕一條巨龍,龍頭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龍身上的甲、翅和流雲,都線條明快,清晰流暢,整體看去栩栩如生。在龍的口內,有一顆重30多公斤的“寶珠”,是運用镂空雕刻技術從整體石上鑿雕而成的石球,可滾動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橫生。巨龍左右兩個橋墩上,一雕雄獅,一雕大象,神態自如,安詳寧靜,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別是象雕處理,非常巧練,頗具匠心。如象體雕得厚重,輪廓線條簡練明晰,象鼻卷曲,長牙翹伸,大耳下垂,神態自然,給人以和靜、端莊的感受。外側兩頭麒麟,口銜绶帶,張口怒目,兩只火焰紋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腳,一只踏兵書,一只踏寶劍,雄姿勃勃,氣勢昂然。龍、獅、象、麒麟於橋的上側露頭,下側現尾,張牙伏爪,依次排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如遇河中水漲只淹沒了橋板時,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顯露出頭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謂又是一大奇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