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白故居位於江門市外海街道南華裡1號,近代建築,分為兩處,隔河相望,以“白橋”連為一體,分別為“莎蘿坪”和“白園”,白園右側有一池塘,故居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陳少白故居
白園為一座封閉式院落,因所有建築物的梁架和封板以及內牆皆漆以白色,故名白園。由其父陳子橋先生始建,右側建有“亞字樓”,為故居的主樓,長8.4米,寬7米,青磚水泥砌建,樓高二層,在二樓前有一小陽台,可俯覽整個白園之風光,亞字樓是陳少白閒居鄉裡時,主要的起居之所。二樓的房間內,還保留有一張陳少白睡過的酸枝木大床。
故居的後面是一座仿古建築,面寬進深各三間、硬山頂、四柱、硬山擱檩;面寬約18米,進深5米,在這座建築的左前方,有一棵米蘭樹,樹干的直徑約有13厘米,是陳少白親手所栽,院內所有建築皆以檐廊連接。
故居門前,有一座陳少白於1934年春興建的水泥砌築石橋,稱為“白橋”,白橋與莎蘿坪相通。莎蘿坪既接故居,又臨田野,門前流水,屋邊魚塘,樹木婆娑,池台倒影,環境清幽。陳少白十分喜愛莎蘿坪,間居鄉裡,多在此度過。
陳少白曾親筆書的對聯“如此生涯十畝桑田百為稻,是真風水三分東北二分南”,立於莎蘿坪外面。莎蘿坪內建有單層帶天面平台建築,名“瞻雲台”,園內有六柱六角亭,內置鐵鍋,名“粥鍋亭”,該鍋曾為陳少白被清兵追捕時隱身之所。
池塘緊貼白園左側,西面為民居,池塘周邊砌築石基以作保護,北面和東面用青磚砌築花圃,塘內遍植荷花。1983年開展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陳少白故居被定為江門市文物點,1995年列為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