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寺受潮水侵蝕首次進行大修
日期:2016/12/14 12:51: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千年孤嶼上的江心寺,是溫州最著名的風景名勝,瓯越文化的重要地標,因經年遭受瓯江大潮的侵蝕和白蟻的啃噬,幾成危房飄搖欲墜。
江心寺向省市兩級相關部門提交了修繕方案後,2月27日得到省文物局批復,修繕工程即將開工。針對兩大問題,修繕工程主要是將江心寺整體抬升加固。這是江心寺近三十年來首次大修。
為何進行修繕?遭白蟻啃噬和潮水侵蝕
2004年,受江心嶼景區管理處的委托,溫州青松有害生物防治實業有限公司到江心嶼開展白蟻防治工作,其中包括江心寺。據該公司董事長朱雪松介紹,當年整個江心嶼大面積受白蟻侵蝕,江心寺裡也約有75%的面積遭受白蟻啃噬,大殿柱子裡都挖出白蟻窩,部分梁柱被吃空。第一年,實地檢查過後,他們不敢大量用藥水滅殺白蟻,怕藥水二次侵蝕木質結構的房屋,而是采用誘殺,在江心寺裡裡外外投放了將近兩萬個“誘殺包”,白蟻吃進藥物後,相互傳染藥性而死。到第二年,白蟻面積就被控制在5%以下,第三年則控制在1%以下,達到國家防控標准,後來就以預防為主。五年期滿後,江心嶼景區管理處與江心寺再次與公司簽約。今年3月初,青松公司再次派員到江心寺復查,發現白蟻面積基本控制在1%以下。此番修繕工程開工後,也會事先進行白蟻防治。
除此之外,潮水倒灌也是破壞古寺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年台風季,瓯江都會發大潮,水位一旦高過江心寺的大門門檻,便會發生倒灌,年年如此嚴重受損。
2013年上半年,江心寺上報《關於要求審批江心寺修繕工程維修方案的請示》。
總體如何計劃?維持格局進行整體抬升
同年7月9日,江心寺接到省文物局《關於溫州江心寺修繕工程概念性設計方案的批復》,同意江心寺整體抬升。今年2月27日,浙江省文物局再次批復《關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溫州市江心寺修繕工程施工圖的審查意見》,並給出具體的修繕意見。
《意見》總體要求,建築抬高後,不能改變原有的空間和格局。簡而言之,修繕工程就是加固江心寺地基,適當增設門外台階,整體抬高建築,重新鋪設屋頂,保持原貌不變。
該項目確定由浙江省臨海鼎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圖設計,浙江省臨海市古建築工程公司負責施工,我市松台山上妙果寺的淨光塔和正在建設的東瓯王廟也由該公司負責承建。
昨天,記者站在江心寺門口發現,為了方便推車搬運修繕所需物件,工人正在入口左側門的門檻兩邊鋪上了斜坡;走進寺院,修繕所用的腳手架堆積在圓通殿前院;圓通殿前屋檐下的石板已被撬起,東西廂房的木窗也已經卸下,左側走廊牆壁上的石碑也已拆下,由宋高宗趙構駐跸江心嶼,寫下的“清輝”兩字的石拓也從牆上拆去專門保存。
“這次首先修繕圓通殿,施工人員剛剛進場。”昨天,江心寺住持智明大和尚說,前年,後殿中間大門右邊柱子上方,有二三十厘米因被白蟻蛀空而斷裂,梁上磚塊都掉了下來,幸好沒有傷及游客。為安全起見,去年他們便在此處搭起鋼架,以支撐房頂重量,並設置防護欄。記者來到江心寺圓通殿後院時看到,工人們正在搭建腳手架。
是否影響旅游?修繕期間照常對外開放
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所長董姝說,這是江心寺近三十年來,首次正式上報文保單位要求修繕,而且是得到省文物局批復,同意大修。
她介紹,江心寺的修繕工程還不算正式開工,因為市文廣新局還沒有正式下“開工令”,目前施工單位只是對修繕工程做前期准備,比如將受損的門窗摘下,雜物移走,大殿裡的文物做好標簽,需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從去年開始,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已經多次到江心寺實地考察,與住持智明大和尚交流意見,對整個修繕工程提供指導意見和文物保護監督,決不能讓文物受到些許破壞。目前,已經完成了對大殿裡的文物標簽工作。
修繕工期要多久,尚無確切日期。據悉,此次修繕,江心寺沒有實行完全封閉,依然保持開放狀態,每日照常接待游客和香客,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條件下,基本不會影響江心嶼景區的旅游。至於工期要多長,董姝覺得,一要看維修的資金,二是要看施工單位的進度。
延伸閱讀
江心寺年表
唐鹹通七年(866年),江心孤島的東山建普寂禅院。
宋開寶二年(969年),孤島西山建淨信講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由於金兀術舉兵南下進攻臨安(現杭州),宋高宗趙構由越州(現紹興)、明州(現寧波)航海至溫州,避居孤嶼,駐跸“普寂禅院”。在避居期間仍關心翰墨,曾御書“清輝”“浴光”四字增光梵宇(後者遭毀)。
南宋建炎五年(1131年),宋高宗再度在臨安登基,改號紹興,賜改普寂禅院為龍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稱“江心寺”。
宋紹興七年(1137年),宋高宗書诏蜀僧青了禅師,由普陀來主普寂、淨信二寺,大開講席說法傳經。南宋狀元王梅溪(十朋)未仕時,正在淨信講寺攻經讀史,與青了禅師為方外交。當時“全愚堂”東軒,即是王梅溪讀書處。宋寧宗時品選天下禅宗叢林,將其列為十剎之一。
1952年,為保護歷史古跡,我市對年久失修的江心寺進行修復,邀請寂山和尚擔任住持,恢復僧團。現在的天王殿為當時所修建。
1983年,國務院確定江心寺為全國142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並在木魚法師的主持下對多處殿堂進行修葺。
2011年,江心寺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
江心寺原來廟宇宏偉莊嚴富麗堂皇,文天祥詩雲:“樓高百尺蜃吐氣,塔聳雙角龍昂頭”。現在大殿是清乾隆54年(1789年)重建的,上懸掛宋朱熹(字晦翁)所書的“開天氣象”四大字匾額。山門外兩旁掛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寫的“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名傳古今的木刻板聯。
“去來齋”為乾隆年間通榛和尚所隱居,高僧弘一法師曾在此安居,留下墨寶很多(現已全部拆除,僅遺空地一片)。
解放前華山和尚、薇山和尚、欽雲和尚歷任方丈領眾修持,會集諸山長老眾善知識,談經說法,住僧多達七八十人,進行正常宗教活動,頗稱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