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古建築奇葩 徐聞珊瑚石屋

古建築奇葩 徐聞珊瑚石屋

日期:2016/12/14 12:38:2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珊瑚石屋急劇銳減

    金土村干部周吉福帶記者看珊瑚石屋,盡管烈日當空,當記者站在珊瑚石屋邊時,仍然感受到絲絲的涼快彌漫全身。環顧周圍,橢圓形的,長條形的,蜂窩型的,怪石嶙峋狀的,珊瑚石以各種姿態的方式或作為路基,或作為巷道砌牆壘起來,或是作為整個房屋的建築材料,極具漁村的特征。

    “這間珊瑚石屋大概有120多年了,已經住了好幾代人。現在只住一個五保戶。”周吉福告訴記者,很快也將拆到這裡來,旁邊已經給五保戶新蓋了房子。盡管這樣,老人家還是習慣坐在珊瑚石屋門前和大家閒談。老人家摩挲著珊瑚牆感慨地說,過去,村裡的人都在海邊或海裡或撿或打撈珊瑚石,然後用牛車拉回來建房子。在老人家的房子前,記者仔細觀察他的珊瑚石屋,這些歷經歲月洗禮或變灰、變褐色甚至白色的珊瑚石,手感粗糙但不傷手,很多寄居裡面的小貝殼脫落之後讓珊瑚變得更“蜂窩”。身在其中,讓人頓感歲月的滄桑。

    “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新房子的起造和各種人為因素,如今大部分已被拆毀。據了解,目前全縣所剩無幾。”曾經從事過珊瑚石屋研究的調研人員何強說。

    據悉,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大陸唯一一處大面積成片、種類最多、保存完好的高密集的自然珊瑚種群生態體系海區,已確定的珊瑚種類約占中國海產珊瑚種類的十分之一以上,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是研究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之一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多樣性、古地質地貌、古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海洋藥物、珍稀瀕危物種、生物進化、生態環境演化的典型地區;是珊瑚礁科普、教育實習、生態旅游的基地。徐聞處於赤道北緣,三面臨海,南面和西面泾流少,受瓊州海峽和北部灣高鹽溫水控制,海水平均溫度基本控制在20℃左右,含鹽度約3.5%,條件十分適宜珊瑚生長,因此在徐聞境內,幾乎所有巖礁岸帶和巖礁延伸海區都有零星珊瑚分布,在適宜著附生長的海底,珊瑚的生長活動更是活躍。

    在毗鄰珊瑚海區的徐聞縣西部沿海各村落,上世紀80年代前村民把珊瑚石壘疊起來,建成屋牆、院牆,別具特色。珊瑚因具有石灰特點,風吹雨淋日久自然膠接粘合,加上它本身輕盈,壓力不大,壘造的屋牆相當堅固。這裡用於建房的珊瑚石主要包括鹿角狀、牛角狀、樹枝狀的枝狀珊瑚和腦袋狀、蜂巢狀、塊狀珊瑚。珊瑚灰巖可作為燒制石灰、水泥的良好原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