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婺源百柱宗祠 典型徽派建築存世孤例

婺源百柱宗祠 典型徽派建築存世孤例

日期:2016/12/14 13:04:1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宗祠又稱為祠堂,是一個家族進行祭拜儀式、會議聯誼等活動的中心場所。江西婺源目前保存著各式各樣的宗祠,它們都以精美的工藝、栩栩如生的雕刻、充滿韻味的詩畫、惟妙惟肖的泥塑等展現出自己不同的“個性”。

    在婺源的大樟鄉黃村,坐落著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它既融入了徽派建築的風格,同時又借鑒了北京故宮中“金銮殿”的建築手法,是明清過渡階段徽派建築典范的存世孤例,人稱“百柱宗祠”。  

黃村百柱宗祠

黃村百柱宗祠

    建於康熙年間規模宏大

    百柱宗祠的所在地黃村,是一個枕山抱水的村落。村中的建築全部都是依水而建,而百柱宗祠就“藏身”於黃村眾多的民居之中。南昌大學博物館館長余春明對建築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百柱宗祠又可稱為“經義堂”,這是由清朝康熙年間的名相張玉書所賜。

    “百柱宗祠建於康熙年間,總面積1200平方米。整個宗祠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庑廊、前天井(前院)、享堂、後天井(後院)、寢堂等7大部分組成,規模宏大。”余春明告訴記者。

宗祠內部

宗祠內部

    百柱宗祠還完美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風水理念,宗祠的軸線正對著一座圓錐形的小山,這叫做“金字面”,也就是風水上的文筆峰。傳說,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於宗族子弟在科舉上取得好的成績。而宗祠的兩個側門均有幾級台階,有著節節高升的寓意。

推薦閱讀:

合肥百姓宗祠述說光陰

東莞大朗黃氏“復活”古老宗祠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裡情

杭州富春環山裘氏宗祠昨雄姿初綻


    仿造皇宮設計打造婺源的“金銮殿”

    “敦孝悌此樂何極,嚼詩書其味無窮。”這是婺源黃村百柱宗祠的一副楹聯,它是黃村祭拜和日常大事商議的地方。余春明指出,百柱宗祠之所以稱為百柱,是因為傳說這座宗祠內有100根柱子,但實際上,只有99根柱子。

俞氏宗祠

俞氏宗祠

    關於百柱宗祠還有這麼一段歷史,據黃村當地居民黃潤發介紹,在康熙年間,黃村全村人集資造這座祠堂,當建造快到封頂時,資金告急,無奈之下,宗祠建造負責人讓工匠們都散伙回家。工匠們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回村過年的“翰公老”黃聲翰,他是專門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賺了不少錢。他把工匠們拉了回來,耗盡自己全部資產,將祠堂造成了。

經義堂

經義堂

    宗祠建成初期,據說使用了許多類似皇宮的裝飾和結構,比如:大廳拱門前的台階有九級,叫“九步金階”,還有宗祠內的99根柱子,以及門樓的造型等。而後附近岑下村一個財主發現宗祠的“秘密”後就去告密,說黃村“私造金銮殿”,有謀反意圖。無奈之下,黃聲翰就把“九級金階”改為目前的七級台階,前後各去一級。而柱子則不好大動,也正好因為它數量太多,不好計算,黃聲翰為了混淆數量,就稱宗祠為“百柱宗祠“。後來,憑借著自己與張玉書的私交,讓其題寫了匾額“經義堂”,才能以平安度過。

推薦閱讀:

合肥百姓宗祠述說光陰

東莞大朗黃氏“復活”古老宗祠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裡情

杭州富春環山裘氏宗祠昨雄姿初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