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磚石結構建築

磚石結構建築

日期:2016/12/14 12:58:1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磚石結構建築在兩漢已逐步有所發展,拱券主要用於地下墓室,地上則出現了石拱橋。晉代造橋技術有所發展,西晉在洛陽建有巨大的石拱橋七星橋,在洛陽城濠及河道上還建有很多梁式石橋。據文獻記載,在西晉洛陽還造有磚塔。南北朝以後,除地下磚砌拱殼墓室繼續存在外,磚石建的塔、殿有很大發展。北魏建都平城時,建有三級石塔、方山永固石室。公元477至493年間,還建有五重石塔、園捨石殿。遷都洛陽後又建了很多磚石塔,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是建於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塔為磚砌成,平面十二邊形,高39.5米,內部上下貫通,加木樓板。塔外觀一層四角砌出壁柱,南面開門,東西面開窗,余八面砌出塔形龛。一層塔身之下為基座,上為密疊的十五層塔檐,最上收頂,上建覆蓮座及石雕塔剎。全塔實際是一用磚砌的空筒,向外疊澀挑出十五層檐,上用疊澀砌法封頂。塔身砌磚包括壁柱、塔形龛、疊澀屋檐等都使用泥漿,不加白灰等膠結材。各層塔檐疊澀和素平的基座都用一順一丁砌成,轉角交搭處兩面都用順磚。塔門為二券二伏的正圓券,小塔門用一券一伏,雖沒有後世砌法成熟而規范化,都也能基本保持砌體之整體性,故能屹立一千四百余年而不毀。由於大量建佛塔,磚砌結構由漢代只砌墓室轉到地上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推薦閱讀:

古代民居建築藝術風格

青海塔爾寺如來八塔

黑龍江衍福寺雙塔

御街千步廊和工字殿——宋代宮殿的改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