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明代古建築 襄陽古城牆

明代古建築 襄陽古城牆

日期:2016/12/14 12:38:2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湖北省襄陽城牆位於現襄陽市襄城區境內,起初築於漢初(具體年代無考),屢經整修(從城牆磚上有“鄧城”,“太平興國”、“岳”、“光緒”等字樣可證),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

    襄陽城牆位於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襄陽城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這裡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牆始築於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築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於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城牆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後完整無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迩,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公。”

    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並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辟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詳見《縣城集鎮》部分),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裡,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襄陽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全國罕見。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岘天設,山川環衛,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2001年6月25日,襄陽城牆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