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日期:2016/12/14 12:41:3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龍山道教石窟,開創於唐,興盛於元,是蒙元時期太原地區全真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純道教石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石窟從元代宋德芳修建開始,從已有的文獻記載看,明代內官暢英曾重修,明以後一直無人管理。解放以後,先後由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文物局管理,195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成立了專門保護機構太原市龍山文物保管所。十幾年來,由於經費等原因,石窟保護方案一直未果。最近,文物主管部門准備啟動編制龍山石窟保護方案,由於龍山石窟屬於露天石質文物,那麼,除了石窟本體的保護加固以外,還需要修建必要的保護棚罩,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石窟的風化問題。為了配合編制保護方案,解決石窟保護中保護棚罩的形式問題,使它既能起到保護的功用,又能夠達到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的目的,本人參閱了國內外有關方面的資料,結合部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現就石窟保護棚罩的式樣,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元明時期的龍山石窟

    修建石窟保護棚罩,首先要了解石窟的來歷和石窟修建者的意圖,必須收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記載,從而了解元明時期石窟保護的本來面目,為修建石窟保護棚罩尋找必要的歷史依據。

    《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披雲真人》記載:“癸巳,大丞相胡天祿時行台河東,請主醮事。甲午(宋德芳)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觀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像,俨存壁間,有宋童二字,師修葺三年,殿閣峥嵘,金碧丹雘,如鳌頭突出,一洞天也。”

    龍山石窟第二窟題記:偉披雲之老仙,占龍山之(昊天)。鑿千尋碧玉之巖,幻數洞黃金之像。玄台共漢月爭高,傑閣與晨霞相抗。幸百靈之拱衛,亘萬劫而無量者也。

    通過以上記載,可以說明,宋德芳於甲午(1234年)游太原西山時,已經“有二石洞”。經過宋德芳三年的修建,達到了“殿閣峥嵘,金碧丹雘,如鳌頭突出,一洞天也。”的勝景。由此可以斷定,元代的昊天觀及石窟,經大道人宋德芳的修建,已經是樓台殿閣金碧輝煌。

    就建在石窟頂部的閣樓而言,雖然歷史文獻沒有記載其功用,但從其建築位置來看,一定是神聖的。從閣的字義來講,是指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再根據宋德方編撰《道藏》的史實,可以判斷此閣樓是用來藏放道經的。宋德芳刊刻《道藏》共設27局,其中太原設7局,龍山昊天觀為其中一局。那麼他們收集的道經和刊刻的稿樣,總要放置在一處干燥的、神聖的地方;況且經過8年編修的《玄都寶藏》,刊刻一百數十冊,昊天觀作為27局刊刻單位之一,又是宋德芳及弟子秦志安創立的道教場所,收藏和供奉一部《玄都寶藏》理所應當。雖然歷史文獻沒有記載,但根據這些歷史依據推斷,是合情合理的。那麼,這座建在石窟頂部的閣樓就是藏放《玄都寶藏》的一座名副其實的藏經樓。

    因此,由於藏經樓的特殊性質,才能被稱之為“傑閣”。“玄台共漢月爭高,傑閣與晨霞相抗”,玄台指修建好的龍山道教石窟,高大雄偉,可以與高遠的月亮爭高;雕梁畫棟、彩飾一新的傑閣,可以與早晨美麗的霞光相媲美。從而可以看出,元代宋德芳修建的石窟,是有外部建築的,也就是說,石窟外部建有窟檐體,頂部建有閣樓。另外,從石窟表面留存的枋眼和幾個柱礎,以及石窟前地面的建築基礎,都說明石窟原來是有窟檐、頂部有閣樓的。

    二、龍山石窟的現狀

    龍山道教石窟,地處太原西山,位於呂梁山脈的東部邊緣,三面與呂梁山銜接,面臨太原盆地,距市區20公裡。主峰海拔1200米。

    龍山主峰的陽面,有一處道教建築即龍山昊天觀。它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有正殿、配殿、鐘鼓樓、山門和牌坊。在昊天觀之東約50米處,有一突兀的巨大巖石,龍山石窟就修建在這塊巖石的東、南兩個崖面之上。正立面(即南立面)分布有7個石窟,東側面(即東立面)分布有2個石窟,總共有9個石窟。其他兩邊與山體相連。石窟石質為黃砂巖,質地較粗,易雕鑿,也易風化。

    龍山石窟從原窟檐體毀損以來,長年暴露在大自然中,從明代嘉靖年算起,已歷經400多年的風霜雪雨,石窟外部原有的窟檐和頂部閣樓早已塌毀,石窟外部雕飾的雲龍圖案幾乎全部風化脫落,僅剩不到1平米,石窟裂隙加大,窟頂漏雨,每個洞窟的石刻雕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和風化。近年來,雖然采取了一些簡單的保護措施,解決了窟頂滲漏的問題,防止了人為的破壞,但自然的風化卻難以解決,每年在石窟前和石窟內都會產生大量的風化砂。

    龍山石窟的保護已經到了非常時刻,必須盡快實施保護措施,以延續石窟壽命,使我們的子孫後代都能觀賞到這一偉大的文化遺產。

推薦閱讀: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亳州花戲樓

山西太陰臥佛:千年古木雕刻

國家重點文物--山西臨汾霍州署衙


    三、保護棚罩的建築樣式及分析

    我們知道,對露天石質文物的保護措施,一是對文物本體進行化學保護和加固,另外就是采取棚罩式保護措施,對造成風化的外界原因進行攔截,改變保存環境,力求達到石質文物長期保存所需要的各種條件。

    采取保護措施,就要針對石窟存在的病害,就要找出造成風化的原因。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總結出造成石窟風化的原因有:鹽;陽光;雨水;風;濕度;溫度;有害空氣;草根樹根;微生物;其他人為因素。針對以上原因,對石窟已經造成的危害,進行必要的化學保護和加固措施,以達到保護的目的。但是,化學保護是有壽命的,不管30年還是50年,它還是會失效的。因此,為了有效延緩石窟的壽命,配合化學加固保護措施,還需要修建保護棚罩,從根本上解決陽光、雨水、溫濕度、風、有害空氣和人為因素等對石窟整體的影響。那麼,修建什麼樣的保護棚罩,才能夠既達到保護的目的,又能和周邊環境相協調呢?

    現就龍山石窟的具體情況,提出幾種保護棚罩的建築式樣,進行比較討論,從而選擇一種較為完善的方法。

    1.復原窟檐

    保護形式:采取恢復窟檐的保護方式,是石窟保護中通常采用的一種保護方式。復原龍山石窟窟檐,可以再現當年“殿閣峥嵘,金碧丹雘”的景觀,突出龍山石窟的景觀效應,營造濃厚的道教文化的氛圍,有利於提高和改善龍山道教石窟的整體效應。

    保護效果:采取窟檐保護方式,可以達到對石窟的基本保護,尤其是對洞窟內部的石刻和雕像,多了一層緩沖,對雨水和溫度,有較好的防范效果。但是,采取這種保護方式,必然要利用原來的榫口或新鑿榫口,因為原來的榫口已經風化,所以利用原來的榫口或新鑿榫口,都會對文物本體造成二次破壞。另外,采取窟檐保護方式,石窟表面依然有大部分外露,病害侵蝕的問題依然存在,不能全面、有效地對石窟整體進行保護。

    2.鋼結構大棚保護

    保護形式:沿石窟外圍若干距離,離開石窟本體,修建現代化的保護棚,全鋼結構,彩鋼頂,四周設卷簾,用於通風、采光。

    保護效果:采取修建鋼結構保護棚的形式,優點是:可以有效地阻斷陽光、雨水和風的侵蝕,還可以通過電動卷簾、通風裝置和空調,較為有效地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還可以使用冷光源調節光線。由於阻斷了陽光和雨水,還可以防止和抑制草根樹根的生長,有效地控制砂巖中鹽份的析出。缺點是:鋼結構保護棚的外形與周邊環境無法協調,視覺效果差。

    3.石窟外形式保護罩

    保護形式:根據大棚保護的原理,采用鋼結構和石材,修建石窟外形式保護罩,可以克服與周邊環境協調難的問題。

    保護效果:采取修建石窟外形式保護罩的方式,優點是:可以有效地避免陽光、雨水和風的侵蝕,還可以防止和抑制草根樹根的生長,有效地控制砂巖中鹽份的析出,最大的好處是解決和改善了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關系。但是,它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采光和通風比較差,溫濕度不好調控,需要用電解決,能耗增加。

    4.混合型保護形式

    保護方式:將窟檐、石窟外形和大棚三種方式結合起來,修建混合型保護形式的大棚,外形似石窟,大門前有窟檐,屋頂是鋼結構大棚,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解決能源問題。

    保護效果:采取這種混合型建築保護方式,優點是:可以有效地避免陽光、雨水和風的侵蝕,也可以防止和抑制草根樹根的生長,有效地控制砂巖中鹽份的析出,還可以解決和改善了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關系,也能夠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解決采光和通風用電的問題,有效地調控室內的溫濕度,又節省能源。缺點是造價高。

    根據以上四種保護棚罩建築式樣的比較和分析,我們把各種建築式樣的優缺點通過表格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更直接的看出各種建築式樣的優劣。

    綜上所述,通過四種形式保護棚罩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各種保護形式的優缺點。綜合性保護棚罩的提出,克服了單純性能保護棚的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的缺點,並且,從保護效果來說,明顯優於復原窟檐和其他兩種保護形式,如果不考慮投資成本,那麼,綜合性保護棚罩是龍山石窟保護的最佳選擇。

    石窟保護迫在眉睫,通過本人淺陋的分析,對於下一步龍山石窟保護方案的制定,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哪怕是提供一種思路,對於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也是最大的欣慰。

推薦閱讀: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亳州花戲樓

山西太陰臥佛:千年古木雕刻

國家重點文物--山西臨汾霍州署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