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蘇州話地名的“讀別”

蘇州話地名的“讀別”

日期:2016/12/14 13:29:1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蘇州有一些地名,在當地人口中念出的,與書寫的並不是相同一個字,常常令外地人感到突兀。究其原因即使是老蘇州,也常常講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大家都這樣念,習慣成了自然。這些讀與寫並不吻合的地名,有的還勉強解釋得通,如蘇州工業園區的“唯亭”,蘇州人念作“夷亭”或“宜亭”,這是因為據傳唯亭處原為東夷人所占,吳王阖闾率兵驅走東夷,“夷人之亂已定”或“已平定東夷,築亭紀念”,故名“夷亭”。而蘇州話尾巴的尾,就念作“夷”或“宜”,尾、唯同音,所以“唯亭”念作“夷亭”或“宜亭”。就像斜塘以前有個叫做“旺燈”的地方,當地人都念作“烊燈”,因為蘇州話“火旺”念作“火烊”。這種說法是從方言的語音差異上尋找原因的。

    像這種地名中的漢字,蘇州人並不是按本字的蘇州話念,而是念作其它字音的,我們可稱為“讀別”。 
    如臨頓路是蘇州城東的一條主干路,蘇州人念臨頓路的“臨”不讀“林”(lin),而讀作“輪”(lun)音。外地人都很奇怪。臨頓路傳說是當年吳王率兵攻打東夷時臨時休息停頓之處,該處有橋,故名臨頓橋,路以橋名,也因名臨頓路。但既然是“臨頓”,怎麼就“輪頓”了呢?其實,臨、輪是同音相轉,即臨與輪是可以互用。李漁《笠翁傳奇》“風筝誤”第二十四出,就有這麼一段話:“若還三夜臨著他一夜,我半年要守兩個月空房;若還兩宵臨著我一宵,就百歲也守五十年活寡。”《海上繁華夢》二集第十九回:“台子是我們院子裡的,臨不到你亂碰。”句中的“臨”其實就是“輪”。當然蘇州人讀“臨”,文讀還是讀作“林”(lin),如臨時、莅臨之臨,只有這個“臨頓”,讀別成“輪頓”,以至有人奇怪蘇州還有個“(英國)倫敦路”。

 

    需要指出的是,蘇州人念地名的“讀別”並不總是“讀別(白)字”那樣簡單,其中有些就無法單憑蘇州話讀音的差異所能解釋的。

    譬如:東中市的“都亭橋”(今河沿街南端——與東中市交接處),舊時是非常著名的一座橋,現在橋已不存,但作為都亭橋附近的地名,仍活躍在蘇州人嘴中。細心的人就會發現,老蘇州把它念作“都靈橋”。“亭”(蘇州話應念作“定”)怎麼念作“靈”呢?再如,西中市的“吳趨坊”,蘇州人念“吳”為“口五(ng)”也是蘇州話“魚”的讀音,“趨”,蘇州話應念作“趣”,卻讀別成“翅”,“吳趨坊”就念作“魚翅坊”(魚念作ng音)。

    這是什麼原因呢?通常認為,上兩例中的“讀別”,是因為按蘇州話念。“都亭”,發音從前一字都,一下子滑到後一字音亭,發音時舌、唇動作的配合比較困難拗口,要念得快,念得響,就念作“都靈”,而“吳趨”,念起來也較困難,念作“魚翅”,不僅較易讀響,也是比較常用的詞。 
    也有的則是名稱比較粗俗,隨著時日而逐漸雅化。如“袴(褲)子巷”雅化成“古市巷”(一說是“顧市巷”演化來),連本字(袴子)都改掉了(改成古市)。有的未改,念起來卻故意“讀別”,如喬司空巷,老蘇州念作“喬司古巷”或干脆念作“喬師姑巷”,“空”怎麼會念作“古”呢?原來“司空”是個官名,該巷原住有一個官至司空的喬姓人家(據說就是東吳美人大喬、二喬的老家),故稱喬司空巷。但“司空”這詞兒蘇州人不常用,而且它與蘇州話“屎孔”(肛門)音相近,很不雅,於是就故意念作“司古”,而“司古”與“師姑”(蘇州人稱尼姑為師姑)同音,倒是一個民間常用的稱呼名,於是“喬司空巷”就念作“喬司古巷”或干脆念作“喬師姑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