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特點
日期:2016/12/14 13:14:1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聚居著十三個主體少數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各個民族之間有著包括語言、宗教、信仰、性格、愛好、習慣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傳統,因此民居建築的用材、結構、形式、工藝、裝飾以及空間劃分使用等,都表現出鮮明的民族個性,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傳統和風格,其中以維吾爾族的民居建築裝飾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數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裝飾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於伊犁河,最早見於《漢書》,史稱伊列、伊麗、伊裡等名。清乾隆年間定名伊犁。伊犁地處新疆的西部邊陲,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等國接壤,這裡資源充裕,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是新疆農、牧、林業和旅游業的重要基地之一。當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創造了獨特的民居造型裝飾,其特點是:建築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輔以蘆葦、麥草、磚塊、石灰等土產材料。利用高台基、厚牆、平頂、厚門等形式,將各種用房並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數民居建築以一明一暗或一明兩暗為基本單元。居住用房通常為三間,進門一間為明室,是過渡性空間,左邊的暗室為主臥室,也承擔著客廳的功能,右邊的暗室為次臥。在三間之外還建有貯藏室和廚廊,也有的民居房間較多,各室分布於前後兩列,並安排擋風的門廳,其內部各室或互相套門相連,或以內廊相連。雖有外廊但整個平面顯示了較強的封閉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牆面基本都樸實無華,偶爾將扶壁住線凸出以變化。但也平直挺拔無一裝飾,但在窗眉、檐口、牆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細雕精鑿,借此顯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魯番民居裝飾造型特征
吐魯番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東部,天山支脈博格達峰南麓,吐魯番盆地中部。地勢北高南低中間凹,火焰山自西而東橫貫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窪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種類型兼有。水資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兒井水系等。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少雨,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風,同時又處於格裡木大沙漠之邊緣,遠離海洋,也是我國最熱的地區,以“火洲”著稱。在此居住的人們用坎兒井引水灌溉,創造了片片綠洲,並利用火焰山周圍高強度微紅色的粘土資源創建了土拱、土牆的半地下層、二層土民居建築,有效地抵擋了烈日高溫的侵襲,同時也形成了中國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築民居文化。
在建築藝術方面主要分為兩種造型與風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樓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裝飾風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間不受日照朝向的影響,也沒有某種宗教、禮儀等方面對建築房間布局的限制。庭院內的建築因地制宜,隨經濟力量和生活習慣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靈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後部布置主要房間,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間常設一寬大的土高台,供人們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門沿街、巷設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間,雜務間設於庭院的一側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設於雜務間或入口大門的上部。這類民居的主要建築和次要房間常圍合成封閉式庭院。
土木樓房高棚架式裝飾風格是吐魯番民居中獨特的建築組成之一。庭院呈內向性半開敞式,由圍牆和建築圍合,院內建築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內空間共同融為一體,構成了吐魯番民居裡的獨特的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高棚架棚蓋一般架設在房屋之間的院子上空。單獨設立於主體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臨空,既遮陽又通風,它高而寬敞,無論太陽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陰涼的天地,高棚架給吐魯番民居的建築造型藝術增添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魯番民居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於建築的二層,是戶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場所。由於當地基本不下雨,屋面無需排水,居住建築中大量的錯層、半錯層土陽台形成了千姿百態、此起彼伏的土建築外廊空間。
吐魯番的民居建築是一種不受宗教禮儀限制的民居土建築,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營造的一種氛圍空間。這裡的民居不但延襲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築文化歷史,而且經過長期的改造和修繕,使之成為了更符合現代人居住環境要求的建築。
3.新疆喀什民居裝飾造型特征
喀什位於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爾高原,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淇。它歷史悠久,古稱“疏勒”,這裡既是我國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區之一。也是較早接受伊斯蘭教的地區,因此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吸收綜合了中原漢族建築和阿拉伯伊斯蘭教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狀自由靈活布局,不講求對稱和中軸線,以客廳為主在其一側或兩側布置臥室、廚房等附屬用房。由於喀什地區地形高低的變化,主次房間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築體型輪廊的高低錯落。當地居民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多把二、三層房間向外懸挑擴大,或在巷道上搭建過街樓,並在屋頂圍立欄桿形成屋頂院落。民居的裝飾重點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廳室內,外廊是人們的室外活動空間,因此外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支撐外廊的柱子分為柱頭、柱身、柱裙三部分,兩柱中間為雙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飾,雙拱卷中間懸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賽”為中心的戶外場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內向性格。輕外部環境而重室內裝飾,外廊、頂棚、門窗,多用木雕,飾以藻井和色彩艷麗的彩畫。裝飾手法細膩,內容豐富。
二、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裝飾文化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繪、刻花磚、拼花等多種元素的裝飾習俗。裝飾紋飾美觀、結構精巧、變化無窮,以幾何圖形、植物、花卉以及維吾爾書法等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體現出本民族在物質生產、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審美情趣上多層次、多元化的民居裝飾藝術特征。
1.木雕裝飾。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裝飾手段,構圖、部位、刀法都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木雕的處理手法有花帶、組花、透雕、貼雕等。花帶通常以二方、四方連續為多,以中斷、交錯等手法來取得構圖上的韻律變化。其圖案缜密,幾何紋樣嚴謹對稱,植物花卉自由靈活,題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為主。刀法的表現方式有陰線刻、淺浮雕、綜合刀法。淺浮雕的特點是圖案性強。透雕是將木板上的花紋圖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虛面烘托圖案。花紋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麗。貼雕有兩種,一種是將花紋圖案貼於平板上,形成淺浮雕狀;另一種是將雕鑿成的多種形體拼貼成立體或凹凸的裝飾。木雕裝飾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裝飾的。木雕裝飾,應用廣泛、裝飾性強,構圖、部位、刀法都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具有很強的表現性,它可以使建築裝飾凸現出來。
2.石膏雕花裝飾。通常有石膏組花、石膏花帶、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於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內外窗間牆壁等處。有圓形、拱券形、多邊形。拱券紋飾是以明確的中軸線作對稱性花紋或以銘文美術字為主題,由花卉、蔓籐、卷草等組成密集復雜重疊交錯的對稱圖案。花卉、植物、幾何紋飾等作邊框陪襯,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裝飾圖畫。石膏花帶是用各種幾何圖案、植物花卉或兩者並用構成,按二方連續方式並列、重復、循環、交錯等紋飾手法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飾,不僅用在室外的裝飾柱、外牆,也用於室內的窗眉、壁龛等處。石膏雕花使用的顏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輕盈潔白、典雅絢麗。石膏組花和石膏花帶,無論是幾何圖形、經文圖案或是花卉草籐,都是以紋飾的形態表現。石膏雕花紋飾刀法細膩流暢、剛健清晰,高低、重疊、交錯、起伏,有強烈的立體感、質感,在陰影下給人素雅明麗、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紋飾藝術的感染力。彩畫多用於客廳和外廊的頂棚邊緣,外廊檐下。花紋題材多種多樣,有時也和木雕一起使用。3.磚飾。磚飾也就是所說的拼花磚工藝,是指經過鋸、切、打磨後的黃色磚拼貼成各種圖案,裝飾門柱、門洞壁面和門斗的檐等部位。磚飾有拼砌磚花飾、異型磚、磚雕、透空雕花磚等幾種,其中異型磚是拼花磚的主要構件,有方形、長方形、半圓、三角、梯形、平行四邊形、梭形、S形等,多達數十種。拼砌的圖案有上百種之多,常見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維吾爾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藝,用磚相互穿插、交錯、重疊、拼砌組合成各種平面和立體的幾何圖案和花飾,在光影襯托下,精致的磚花圖案,顯得十分雅致,富於層次性。過去拼花磚主要用在裝飾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築上。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工程序復雜的拼花磚也普遍成為民居的裝飾,因為它不帶宗教色彩,僅為一個拼花裝飾,成為新疆民居裝飾的普遍材料,這種裝飾手法獲得十分優異的藝術效果。南疆的米黃色磚制作的拼花磚飾和花帶裝飾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築裝飾藝術的典范。
三、深刻體現新疆文化的鮮明特征
新疆的民居裝飾是多國、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藝術相互撞擊融匯、排斥吸收的結果。同時,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新疆少數民族的民居裝飾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於新疆的少數民族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薩滿教、喇嘛教、東正教。不同的宗教對新疆少數民族的思想意識、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生活習俗都有影響,這無疑也是形成各個少數民族民居裝飾特征的重要因素,因而形成了富有變化的多民族、多文化色彩的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藝術。伊斯蘭文化的美學理念是講究抽象性、概括性和裝飾性的,這其實仍然是一種對事物和色彩高度提煉和加工的結果。民居裝飾主體性上體現出伊斯蘭文化的特征,但也並非完全受限於宗教的制約,具有較強的主觀性、靈活性和地域特征,這種特點也正是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藝術思想的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新疆少數民族的民居建築裝飾特征,是根據本民族的特點、生活習俗、自然環境以及材料來源,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各民族的民居建築形狀各異,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各具風格。同時新疆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又是社會文化的綜合載體,是新疆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體上與該民族的社會制度、經濟形態、生產和生活方式、家庭結構、婚姻習俗相適應。新疆少數民族民居裝飾藝術是新疆各少數民族信仰觀念的物化形態和藝術表現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審美智慧的結晶。
推薦閱讀:
拆遷使多少名人故居離我們遠去
常熟翁同龢故居
何振華:施蟄存故居該怎麼修繕
武漢刀王曹正興故居殘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