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在保護古建築群中做活生態旅游文章

在保護古建築群中做活生態旅游文章

日期:2016/12/14 11:52: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走進靈山縣佛子鎮馬肚塘村,總讓人有種歷史的厚重感:村內建於清代的六座客家圍屋,其一磚一瓦、一門一窗散發的盡是歷史的韻味與氣息。

  除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人,這個古村落的生態環境同樣令人流連忘返。沿著硬化的道路進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兩座修建得古色古香的涼亭屹立其上,為古樸的村莊平添幾分靈秀。而池塘的四周,樹齡超百年的古荔枝樹錯落有致地掩映於村莊之間,與古宅、池塘、亭子相映成趣。

  據馬肚塘村民小組長劉時活介紹,村裡有種植荔枝樹的傳統,古荔園裡樹齡超過200年的古荔枝樹有160棵。這些枝繁葉茂的古荔樹綠蔭如蓋,是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子的“後花園”—馬聖山上同樣綠樹蔥茏。這是一個生態林,林子裡有樹干粗壯的松樹、樟樹等常綠喬木叢林,進入其間,涼爽而宜人。

  但馬肚塘人並不滿足於美麗的綠。走在村道上,記者發現,道路兩旁及村前村後的空地上,均新栽下香楓、柳葉榕等新樹種。“目前村裡已經新種300株桃樹和70多棵榕樹,並在村後打造了一個面積約10畝的桃園。一到桃花盛開的季節,爛漫如霞的桃花爭相綻放,引來許多游客觀光。”劉時活說,村民們熱衷於村屯綠化、果化,有許多村民自發地申請種植三華李、枇杷、黃皮、柑橙等果樹。“相關聯誼單位對村民綠化、果化村屯的熱情很支持,林業、農業等部門表示願意為村民免費提供樹苗。目前我們正在統計各家各戶所需的樹種及數量,這些果樹一旦種植下來,又將為村莊增添新綠。”村支書說。

  村民對村裡生態環境的呵護,緣於一個夢想。馬肚塘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村民們都希望充分利用好本村的資源優勢,在保護與開發好本村古建築的同時,加強村裡的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把馬肚塘這一古村落打造成一張鄉村旅游名片。

  如今,馬肚塘村成立了村古宅保護與旅游開發委員會,統一籌劃村中古宅文物的保護與旅游開發,並成立了村外老鄉會,聯絡外地的老鄉,共同致力於馬肚塘的發展。近年來,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該村修建了1.8公裡的環村公路,以及觀光亭、球場、休閒樂園等基礎設施,並籌劃建立鄉村旅游合作社,打造古宅景點、書院景區、屋背山景區等。

  隨著村裡生態環境的日益優化,古宅與景區開發的不斷推進,前來馬肚塘觀光游玩的游客日益增多。村民劉悅球抓住商機,在村裡開了一家客家餐館,為游客獻上客家美食。“相信隨著村裡的旅游開發與生態建設不斷推進,村裡的旅客會逐漸增多,我們的生意會越來越紅火。”劉悅球說。

   (來源:欽州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