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虎門首家祠堂紅酒吧陷生存困局

虎門首家祠堂紅酒吧陷生存困局

日期:2016/12/14 11:52: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位溫州商人憑著對古建築的癡迷,投資200多萬元修繕王屋祠堂,利用紅酒經營的形式,保護這片古祠堂。因周邊環境差、消費習慣缺乏、紅酒文化氛圍欠濃,一年多的經營讓他的這個理想幾於失敗。

欲試驗“以娛養遺”途徑 

去年4月,以“修舊復舊”方式完成改造的兩棟王屋祠堂,用“品酒匯”品牌開始經營紅酒,並提供健康的娛樂服務,鐘愛古建築的溫州商人周豪倫希望通過這種“以娛養遺”方式,以自己的理想,為虎門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古建築的民間保護行為尋找一條試驗性途徑。而這種試驗掙扎一年後,幾於失敗。

王屋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歷史上出了不少文化名人,王寵惠、王寵佑、王寵益、王吉民、王無邪等多位法學、文化、教育名人都出自王屋,由於祠堂文化在傳統文化教育和社會責任宣示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王屋祠堂對王寵惠等王屋歷史文化名人的成長影響便不言而喻。

王屋祠堂群原來一共有5棟祠堂,面積均在數百平方米,建造時間均在200年以上。這5棟祠堂中的一棟於30年前因年久失修拆除,尚存的4棟分別名為子康祖、新廳、樂軒祖、敦仁祖祠堂。2013年,周豪倫通過“修舊復舊”的方式,對樂軒祖、敦仁祖這兩棟祠堂進行修繕,用於“品酒匯”酒莊的加盟,希望通過這種“以娛養遺”的形式,尋找一條古建築保護的試驗性路子。

消費氛圍未形成

“萬江區的下壩坊,也是一片古建築群落,由於面積更大,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民間資本實現連片開發,已成為東莞的‘798’和東莞文藝青年的新蒲點。相比虎門,下壩坊積累了大量的文藝范的消費群體,形成了比較濃厚的文藝型消費氛圍,兩個地方消費者群落的文化差異也比較明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對古建築懷有熱情的一位建築文化人士稱,王屋品酒匯對古祠堂的開發利用,是出於一種民間的形式和個人熱情,實現對古建築遺產的保護,應該加以提倡和肯定。特別是王屋祠堂,以其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出了王寵惠等這樣優秀而有廣泛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這片古建築的保護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疏於保護,這片古建築就會衰敗甚至消亡。

他還建議,虎門還有不少的古建築,承載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其保護需要更多社會資金的參與,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更多關注與切實的激勵。

    (來源:新快報  記者:田曉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