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鎮探幽美景多 貴溪四大古鎮之一的文坊鎮

古鎮探幽美景多 貴溪四大古鎮之一的文坊鎮

日期:2016/12/14 10:42: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文坊鎮

 

    從貴溪城南出發,沿著蜿蜒的公路向南行40公裡,便可來到貴溪市四大古鎮之一的文坊鎮。日前,記者到這個剛剛被授予“中國特色鎮旅游新干線試點鎮”稱號的古鎮,探尋其特有的魅力和發展之道。

  秀水青山引四方賓朋

    文坊鎮位於貴溪市東南端,贛閩交界處武夷山西麓,平均海拔700米,東鄰鉛山縣、弋陽縣,西接貴溪市冷水鎮、塘灣鎮,南連樟坪畲族鄉,北交貴溪市金屯鎮,行政區域240平方公裡,全鎮總人口數2.56萬人,下轄16個村(居)委會256個村小組。境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貴溪市南部鄉鎮山貨、農產品貿易集散中心,贛閩省際公路貴澤線貫穿鎮中心。

    文坊鎮自然環境優美,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水利資源、礦藏資源,交通便利。陽際坑海拔1540米,是鷹潭市海拔最高的山峰,屬於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群山起伏、溝谷縱橫、流泉飛瀑。森林植被豐厚,郁閉度高,森林覆蓋率達75.8%以上。擁有山林面積22萬多畝,毛竹資源9.6萬畝,毛竹蓄積量720萬根。水資源非常豐富,羅塘河、西窯河穿境而過,境內擁有多處落差達300米以上的水源,現已開發建成小水電站14座;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約4億立方米的花崗巖礦,以及煤礦、金礦、鐵礦、石灰石礦、稀土等。

    文坊鎮還是一座文化古鎮,與上清鎮、塘灣鎮、雄石鎮並稱為貴溪市四大古鎮。早年福建商人從光澤入贛後,充分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水土資源,大興造紙作坊,從而得名“文坊”。那時的文坊商賈如雲,街道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如今文坊集鎮上的古街道,依然保持原貌,行走在青石板鋪設的古道上,穿梭在木質搭建的房屋間,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不同的只是房屋的主人們已經告別過去,過上了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幸福生活。

  “四大一新”破發展困局

    由於歷史原因,長期以來,文坊鎮形成一個“面積最大但實力不強,資源豐富但農民不富,建鎮較早但形象不美,路網較多但條件滯後,村莊較多但居住分散”的特殊鎮情。

    為了破解發展困境,富民強鎮,文坊鎮找准並抓住了發展鎮域經濟和推進鎮村建設的結合點,提出並實施“引進大工業、培育大產業、構築大交通、發展大集鎮、建設新農村”的“四大一新”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經濟強鎮、物流重鎮、水電名鎮、交通要鎮、文化古鎮、生態美鎮。

    5年前,文坊鎮的財政收入還不足百萬,2009年這項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已經翻了19倍,達到1500萬元。文坊鎮堅持掉頭向外,裡外結合,大力招商引資,把工業項目放在市級工業園區,先後引進了五家銅加工企業。與此同時加大了“水利水電產業、森林資源產業、礦產資源產業、旅游資源產業”四大產業的開發建設力度,先後新建小型水電站14座,總裝機達到10000千瓦,創辦木竹加工廠21家,礦產加工企業12個,推動了資源的轉化,實現了農民增收。

    在堅持產業富民與工業強鎮的同時,文坊鎮堅持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同步,凡破壞環境、影響生態的項目,一律不要,凡有噪音並且冒煙的項目,一律不在本鎮范圍內發展。堅持集鎮建設與新村建設同步,規劃上做到瞻前顧後,發展上做到承上啟下,規模上做到從小到大。堅持古鎮保護與新鎮建設同步,做到對古鎮有效保護和新鎮的有序開發並舉。

    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2009年底,文坊鎮被評為江西省環境優美鄉鎮,今年在第二屆中國特色鎮發展論壇和中國特色鎮旅游新干線推薦活動中,又被評為中國特色鎮旅游新干線試點鎮。接連獲得兩項頗具分量的榮譽,文坊鎮黨委書記李新文表示:“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我們有信心繼續按照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的發展路子,在保持良好生態的同時,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為早日爭取中國特色鎮旅游新干線示范鎮奠定堅實的基礎。”

    “花橋的豆腐,斗樓的酒,焦坑的靓女家家有”,這句耳熟能詳的順口溜在貴溪市已傳承多年,反映出了文坊鎮山好、水好、人美的特點。文坊鎮的旅游資源豐富,有保存完好的古街落、鐘靈毓秀的天華山、千姿百態的陽際坑,還有革命烈士汪群墓以及蓬勃發展的農家樂。

    李新文告訴記者,文坊鎮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突出發展旅游業,著手編制旅游規劃和古鎮保護規劃,完善古鎮基礎設施,全力發展綠色旅游、古色旅游、紅色旅游。開發旅游要凸顯特色,在做好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圍繞把古街落做“古”、天華山做“靈”、上坪山做“秀”、嶺西村做“紅”的發展思路,著力建好上坪度假村、古街游覽區、斗樓農家樂、票上體驗區等初始景點建設,有力有序地推動旅游業健康發展。(陳霖 記者 張赤奎)中國規劃網南昌11月8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