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陽朔福利古鎮的的三亭

陽朔福利古鎮的的三亭

日期:2016/12/14 10:31: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陽朔福利是漓江水運的碼頭,也是珠江水系的古埠頭,古代沒有公路、鐵路,漓江是溝通長江和珠江的唯一通道,福利潭深水平是避風雨的泊船航港灣。長期作為上溯順水的埠頭,這裡人煙日漸增多,由於陽朔一帶地形復雜,歷代受戰亂破壞較少,許多廣東、湖南、江西、山東、安徽、福建人逃難避亂到陽朔,到陽朔福利的尤其多,現在福利鎮幾乎有一半人口是外來遷徙人口,這裡文化復雜,至今還保留有原始部落文化——古傩文化,這裡的傩樂、傩舞保存完好,傩樂被茅山教作為教課音樂,有一定發展,很有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
    福利古埠頭有三亭、三街、三宮、三寺、三石。三亭:即大光亭、魁星樓、接龍橋亭。大光亭,始建於民國17年,系磚石結構二層樓亭;魁星樓高拱入門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門,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堅固,溪水穿鎮由此洞流出而注入漓江,古埠頭有城門、高牆、溪流。觀景亭與這裡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構成一幅動靜結合、古今摻合的水墨畫。三宮:即天後宮、行宮、水源宮。這是廣東移民的神廟。三寺:即青龍寺、白虎寺、崇佛寺。可見,這裡信仰之多,文化之豐富,可是1000多年來大家安然無事,和睦相處。這也是一種文化融合的典范。三街:即老街(古城門通往的那條街)、興隆街、嶺背街。老街大部分為本地人居住的街;興隆街,大多為廣東、福建、湖南外來商賈遷徙戶住的一條街;嶺背街為雜居人口居住,年代稍近些。三石:即三姑石。三快約一、兩噸重的巨石,蹲在碼頭上,不知是從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來的,要說山上滾下來,三石完好無損,不見半點傷痕,要說是連著碼頭石一起,從海水巖溶演變而來,可它和碼頭巖層是分離的,並且顏色構造完全不一樣。徐霞客到此贊歎不已,中外許多巖溶專家先後考察了這三快石頭,皆高興而來,怅然而歸,三塊石頭的來歷至今仍是一個神奇的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