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初評結束 20個項目入圍終評
日期:2016/12/14 11:49: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評選初評近日結束,中國古代車輿價值挖掘及復原研究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
根據《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創新獎勵辦法》)和《評審原則》,“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初評采用函審方式,兩位以上主審專家共同推薦的項目進入終審。本次初評共評審符合參評條件的49個項目,共有42位相關專家參加主審。經統計,兩位以上主審專家推薦的項目為20項。
本次入圍終評項目具有以下特點,在類別上,既有對古代傳統工藝的科學化研究,也有針對文物保護現實需要的科技攻關。其中,應用研究類占絕對優勢,20個項目中16項是應用研究,占整個項目的80%;基礎和管理類研究共4項,占20%。雖然應用類占絕大多數,但都包含基礎研究。在參與情況上,既有中央科研院所,也有地方單位;既有高等院校,也有企業。在來源上,既有國家科研計劃項目(A),也有部委(B)省級(C)計劃和社會基金資助(D)項目。在完成情況上,部分項目在一兩年之內完成,也有一些項目跨時間長,如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風沙災害預防性保護體系構建與示范”項目,從1988年10月開始,到2014年底完成,持續了16年多;大部分項目是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聯合攻關。
本次評選,主辦方在系統總結以往文物保護科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對文物保護科技創新工作評價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改進參評標准、評價方式、評價要素,使評選工作更加科學、更加規范,以達到通過評選推介活動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鼓勵文物保護科技工作者銳意進取,普及文物保護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在文物保護利用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提高文物保護的科技水平和文物保護服務社會的能力的目的。(“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評選活動辦公室)
入圍終評項目(按申報單位行政區劃排序)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單位 |
主要完成單位 |
1 |
大遺址保護行動跟蹤研究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
2 |
高句麗墓葬壁畫微生物病害防治研究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南開大學、中科院微生物所、華大基因研究院 |
3 |
多視角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4 |
博物館文物防震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館、 北京交通大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市博物館、成都博物院 |
5 |
數字圓明園 |
北京數字圓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北京數字圓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大仿通科技有限公司 |
6 |
石質文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
雲岡石窟研究院 |
雲岡石窟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中南大學 |
7 |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保護復原研究 |
山西博物院 |
山西博物院 |
8 |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原址保護工程 |
南京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紹興市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宜興金陵文物保護研究所 |
9 |
古代建築營造傳統工藝科學化研究 |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 |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中國美術學院 |
10 |
大型飽水木質文物的真空冷凍脫水研究 |
浙江省博物館 |
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大學 |
11 |
基於絲肽-氨基酸的脆弱絲織品接枝加固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 |
12 |
干縮變形木質文物潤脹復原關鍵技術研究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大學、河南博物院、南京市博物總館 |
13 |
飽水簡牍乙醇-十六醇填充法脫水保護 |
荊州文物保護中心 |
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長沙簡牍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州博物館 |
14 |
遺址博物館環境監測與調控關鍵技術研究 |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等 |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漢陽陵博物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元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
15 |
考古發掘現場出土脆弱遺跡臨時固型材料研究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16 |
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捻金線的科學分析與研究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 |
17 |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大數據分析及預警 |
西安元智系統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西安元智系統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博物館 |
18 |
中國古代車輿價值挖掘及復原研究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河北省承德金枋傳統藝術開發有限公司 |
19 |
敦煌莫高窟風沙災害預防性保護體系構建與示范 |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
20 |
敦煌石窟壁畫數字化工程 |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 |
責任編輯: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