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有地氣傳承起來有人氣
日期:2016/12/14 11:39: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面向留學生、大眾開放,讓普通群眾參與祭孔,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農村、走進家庭……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創新,通過鮮活的方式強化傳統文化地氣,逐漸扭轉了普通群眾對傳統文化尊而不親的現象。 創新加轉化 傳統文化與時代共鳴 “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美德山東建設這樣的時代主題,使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共振,在引領時代風尚中重新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大眾報業集團編委、大眾日報總編室主任李海燕為濟寧市近年來所做的工作點贊。 作為一位濟寧市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關注者,李海燕認為,濟寧的創新,既體現在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工作中,也體現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群眾性的活動中,更體現在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推進社會的發展中。 “例如設立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和孟子研究院,全國各地的干部來這裡進行政德教育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干部政德教育初步構建起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培訓體系。”李海燕直言,這是個極具時代價值和創新精神的舉措,這個平台利用好了,會成為全國黨政干部的從政生涯的戒律院,其價值作用不可估量。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面向留學生、普通大眾的開放式的運作模式,贏得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采編室主任劉成友的高度評價,“這說明濟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上不斷創新。”尤其是在聽了吳建營的發言後,劉成友評價說,社區自發提出老百姓自己的“六藝”,“這是一種創新和轉化,這使傳統文化的弘揚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群眾當主角 優秀文化更有活力 “前些日子,我去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那裡的領導非常興奮地說,現在中醫藥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在這裡,我認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迎來了一個百年不遇的好時代。”劉成友激動的說。 曾有學者說孔子對於老百姓而言是“尊,而不親”,是說老百姓對孔子很尊敬,但不覺得親近,因為從前祭孔都是官員和書生的事。如今,像在曲阜,每年孔子文化節之後都有百姓儒學節,劉成友說:“讓百姓去祭拜孔子,而且村裡還都開設儒學講堂,邀請很多有文化的人去給老百姓講優秀傳統文化,將儒家文化融入到百姓生活當中。” “群眾性”是與會專家們對濟寧在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方面所一致認可的。李海燕直言,濟寧開展的各種活動成功做到了這一點。不論是善行義舉榜、好人之星、書香家庭評選,還是背《論語》游三孔、儒學下鄉,活動的主體都是群眾參與,活動的效果當然是群眾受益。 “近幾年濟寧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 和 誦中華經典、學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 等。”光明日報社山東記者站站長趙秋麗不無感慨地說,濟寧人正以高昂的熱情,創造講文明、行善事、重禮儀的生活氛圍。 李海燕表示,這些活動都使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強大生命力,這種力量來自他對廣大百姓的生活和心靈的影響,使首善之區,道德高地建設有了堅實基礎。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