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活動在吉大完美收官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活動在吉大完美收官

日期:2016/12/14 11:14: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為進一步拓寬邊疆考古研究視野,豐富邊疆考古研究內容,交流邊疆考古研究心得,推動邊疆考古研究發展,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中國文物報社,於10月28日晚在匡亞明樓第一會議室舉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主題沙龍。本次沙龍由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彭善國教授主持,特邀中國文物報社編審李政、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仝濤、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周必素作為嘉賓,共同分享兩項中國邊疆地區的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活動開始的介紹環節,李政詳細介紹了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25年的發展歷程、評選規則和近年開展的後續宣傳推廣等系列公眾考古活動。在展示環節,仝濤展示了西藏阿裡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發掘項目、周必素展示了貴州遵義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發掘項目;最後是互動環節,現場師生與各位嘉賓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


  西藏阿裡的這兩處墓地的年代都在距今1800年左右,這一時段正是象雄國的強盛時期,發掘表明象泉河流域是象雄國的核心區域,大量出土資料為我們重建古代象雄國的社會生活面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貴州遵義的這三座楊氏土司墓葬,使經過考古發掘確認的楊氏土司墓增至9座,豐富和完善了播州楊氏土司的譜系,且墓主跨越了楊氏統領播州、受封播州土司和即將覆滅的主要時期,反映了楊氏從宋代封建領主到元明土司的演變過程,對貴州乃至中國的土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整個沙龍持續近3個小時,來自全國32所高校的學生代表與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的師生約15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主題活動開始於2014年,今年首站在北京大學舉行,經數所高校接力,最後一站由吉林大學主辦,極大地促進了考古的大眾化、遺產的公共化以及教育的社會化,對我國考古學科的發展,尤其是邊疆地區考古工作的進步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來源:中國文物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