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長城的“保護”竟是推倒重建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

古長城的“保護”竟是推倒重建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

日期:2016/12/14 21:34: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河北省懷來縣境內一古長城烽火台頂部已成為碎石堆

  長城是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記者近日走訪河北、山西等多個地區的長城遺址了解到,雖然我國在保護古長城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古長城狀況依然堪憂,不少地段的長城淹沒於雜草、廢渣之中,甚至被人為損壞。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長城,也只有8%的牆體保存完好,超過七成保存狀況較差。

  城牆當土牆 偷磚成常態

  長城“外三關”之一的寧武關位於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是明長城的重要關口。今年6月,記者在寧武關附近的洞兒窪堡看到,矮矮的城牆上雜草叢生,而堡內是一壟壟綠油油的油麥。在陽方口段長城,被扒了磚的長城成了一截土牆,外側幾乎被煤渣掩蓋。“啥長城?不就是堆土牆嘛!以前為修公路鐵路,推倒了一截,剩下的這段成了煤渣場的圍牆。”路過的一位村民說。

  在一些地方,偷盜長城文字磚對長城的破壞很大,這些文字磚被鑿下後,整個城牆就可能很快倒塌。一些基層文保員表示,目前長城碑刻和文字磚仍然有市場,偷盜的文字磚轉手文物市場,價格就能翻倍。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文保人員表示:“曾有縣領導為了送禮,指名讓村裡的干部去長城上取幾塊文字磚。”

  記者了解到,在華北地區長城沿線的一些縣區,像城堡內種地、長城旁蓋房、城牆上打洞、扒長城磚等現象還遠未消除。

  更有甚者,有關部門對境內古長城“兩眼一抹黑”。在山西省某長城景區所在縣,文化局和文物保管所負責人都不清楚本縣境內的長城段落數量、位置和損壞情況。“關於景區長城,你問風景區管理處,其他長城資料在省文物局,縣裡不知道。”縣文化局一位負責人說。

  無利不管 有利搶著管

  近年來,長城的旅游開發日益成為地方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而長城中有不少段落是省界、市縣、縣界。

  在部分既是省界、又屬於熱門旅游區域的長城段,爭搶長城的管理、開發權現象並不少見;而一些目前沒有效益的長城段,又都推著不管。

  在河北遵化縣,曾有一家鐵礦廠的礦渣非法堆放在10多米長的長城上,遵化縣通知鄰縣興隆縣處理。興隆縣執法時,礦方卻說這是遵化的長城,跟興隆縣沒關系,於是不了了之。“保護管理權屬不清,執法底氣不足。”一位執法者辯解說。

  破壞真文物 修建假古董

  多位長城專家表示,合理開發長城旅游景點也是我國實現全面保護、合理利用長城的重要舉措。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為短期經濟利益,以保護之名行破壞之實。

  長城修建時期不一,建築風格不同,但在旅游開發熱潮中,不少地方對歷史較為久遠的長城推倒重建,要麼照搬明長城建築風格,要麼完全模仿八達嶺等長城段,成為徹頭徹尾的“新長城”。

  長城專家、太原師范學院歷史系副主任王傑瑜說,隨著國內長城旅游不斷升溫,這種破壞真文物、修建假古董的事情在多地不斷出現。“歸根到底是由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缺失,一些地方為了短期經濟利益,隨意規劃、修復和開發,對古長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長城歷史的厚重在於,人們摸到的這塊磚是古人親手砌上去的。”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說,長城保護的相關部門要明白,八達嶺有雄偉之美,一些地方殘破的長城也是一種美。“要學會欣賞長城的殘缺美,不能因為維納斯的斷臂就要打碎了再造新的。這是對歷史的不負責,對後人的不負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