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四川“彩塑和壁畫數字化勘察測繪項目”試點工程現成效

四川“彩塑和壁畫數字化勘察測繪項目”試點工程現成效

日期:2016/12/14 11:25: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四川,蓬溪寶梵寺壁畫、廣元覺苑寺壁畫、新津觀音寺壁畫和平武報恩寺壁畫,都以其色彩的妍麗、吳帶當風的畫風,讓人歎為觀止。然而,歷經數百年後,這些珍貴的古代壁畫遭遇了開裂、煙熏、起殼等病害。去年10月起,作為國家文物局“彩塑和壁畫數字化勘察測繪項目”的試點工程,這4處壁畫借助高科技開始了由內而外的全身“體檢”。近日,寶梵寺壁畫的一份“體檢報告”終於出爐:不僅有14種病害名稱,報告還詳細介紹了病因以及修復意見。未來,這些詳實的數據將幫助文保專家對其進行修復,以及數字化展示。

 

  壁畫1:1清晰呈現

 

  據寶梵寺項目總工程師鄭宇介紹,三維掃描等數字化技術並不新鮮,但直到近年,才開始探索運用到文物保護等領域中來。而國家文物局期望這項技術能夠清晰定格文物現在的狀態,以及通過可以深入文物內部的“火眼金睛”,尋找到“病因”,再對症開出“藥方”。

 

  文物“醫保”隊伍先期檢測的設備,主要是拍攝用的數碼相機、可移動柔光箱等等。工作人員進入壁畫大廳,首先會在地面臨時架設拍攝軌道、測光,然後再進行拍攝。

 

  寶梵寺大雄寶殿內的87幅壁畫,共181.5平方米。為了能夠拼接出一幅1:1比例的全景高清壁畫,拍攝時要保證軌道平、架子平、相機平,讓照片在一個水平線上。此外,得拍攝數千張照片,再由電腦進行後期拼接,最後合成一張照片。這樣制作出的照片,一張所占內存高達數百兆,放大後,像細小裂紋、起酥等不太讓人注意的壁畫病害,就能夠原原本本還原出來。

 

  點開制作完成的一張壁畫圖片,壁畫人物所乘坐騎的皮毛,一根根纖毫畢現,仿佛參觀壁畫時拿了放大鏡般清晰。“制作如此高清照片的主要目的,便是真實保存壁畫的原始素材。”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納入國家文物局試點的彩塑和壁畫,都具有深厚的繪畫技藝,極具觀賞性,同時也是研究古代壁畫不可多得的素材。“如今完整地拍攝下來,既可用於展覽交流,在未來技術成熟時,也是修復的重要參考。”

 

  “火眼金睛”准確斷代

 

  在將近兩個月的測繪中,工作人員根據科學的技術分析,把壁畫的繪制歷史、制作工藝、繪制材料甚至色彩信息也搞得一清二楚。

 

  寶梵寺壁畫在2006年就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於其壁畫的描述,大多是簡單的“明代壁畫代表作”、“藝術價值極高”等等。但是在測繪中,工作人員通過檢測儀的“火眼金睛”,發現大雄殿壁畫南壁西端處,與其它各幅明顯不同。借助高清晰的圖像記錄以及多光譜和高光譜等科技探測手段,工作人員得出結論:寶梵寺壁畫是在明代成化年間完成大雄殿壁畫的基礎,但西端的壁畫,卻是清代晚期繪制的。鄭宇說,“我們通過多光譜探測,居然在壁畫中看到一處被覆蓋的文字:清己卯年本山釋子叩化。說明壁畫在清代仍在補繪或者重繪。”

 

  經過進一步檢測,工作人員還發現,現存大雄殿壁畫重繪的痕跡頗多。鄭宇說,通過數字設備的“眼睛”,就能清楚看到重繪中、前期墨線褪成淺灰色,畫師直接就將原來的黑色花紋周邊空白區域用濃墨填上,變成了黑底白花。“後期的工匠在原本應當描金或者描暗花的區域,直接使用了瀝粉貼金,導致在貼金處出現凹陷的粗糙面。”

 

  更讓人驚訝的是,通過顯微剖面還發現,大雄殿壁畫的貼金部分使用了大漆,所貼的金箔只有0.01毫米左右的厚度,觀音殿壁畫的金層則厚達0.05毫米。

 

  此外,通過X射線衍射、拉曼光譜檢測等技術手段進行無損分析,發現寶梵寺壁畫的顏料主要是石綠、石青、朱砂、鐵紅、白垩和石英等材質,不僅有高純度的藍、綠、紅、黑等色彩,同時還存在淺紅、肉色、灰色等多種混合色。鄭宇說,“如此詳細地分析壁畫顏料材質和顏色,就是希望監測出肉眼無法分辨的壁畫色彩變化,結合環境監測記錄,摸清環境因素對壁畫色彩的影響,最終通過控制環境而非干預本體,完成壁畫的預防性保護。”

 

  全身“體檢”查出14種病

 

  經過兩個月的勘察和4個月左右的後期分析,寶梵寺壁畫查出裂隙、空鼓、龜裂、起甲、鹽霜、顏料層脫落、動物損害、人為破壞等14種病害。而這其中的很多病害,肉眼根本無法識別。

 

  在勘測時,工作人員發現大雄殿壁畫普遍在同一高度位置出現通長裂縫,“如果單憑肉眼判斷,或許就會認為是牆體干燥所致。”鄭宇說,但通過三維掃描,他們發現大雄殿建築柱頭和柱腳存在偏移,“原來,壁畫牆體的形變,其實是柱體的傾斜所致。”

 

  大殿柱體為何發生傾斜?工作人員通過影像分析,發現柱礎存在不均勻沉降。“大殿柱礎的最高點與最低點存在115毫米的高差,導致建築構架歪閃,成為引發牆體變形的根本原因。”鄭宇說。

 

  借助側射光影像技術,工作人員在《議赴佛會》這幅壁畫中,准確檢測出龜裂病害面積0.74平方米、鹽霜病害面積0.39平方米以及顏料層脫落病害面積1.83平方米。而有的壁畫表面的起甲程度,通過激光掃描臂高精度的優勢,也能准確計算出來。

 

  這些病害,還被技術人員分為急需治理、正在持續發展等多種等級。鄭宇說,“像牆體變形、牆柱蟲蛀等病害就急需治理,而空鼓、起甲等病害也在持續發展變化,對壁畫威脅較大,亟待實施保護修繕。”

 

  這份詳細的測繪成果,已遞交到相關主管部門手中,未來有望據此完成壁畫保護的立項和保護方案編制,及時展開保護修繕。此外,觀音寺、報恩寺、覺苑寺壁畫未來兩年內也將完成測繪。

      (來源:四川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