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設計”在廣州設計周發起保護古建築公益行為藝術秀
日期:2016/12/14 11:38: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一位“拆遷工人”,日前在2016廣州設計周上公然將幾棟充滿歷史文化氣質的“古建築”,砸倒在地。事實上,這並不是一次真實拆遷,而是由設計師分享平台微信公號《Talk設計》策劃發起,聯合廣州設計周、大連伯為建築設計共同推出的公益行為藝術秀,呼吁包括設計師在內的更多人用有價值的設計,對歷史建築進行保護。
2016廣州設計周,500多家參展商共赴盛事,將近16萬人次專業觀眾慕名而至。在熱鬧的展會現場,做公益行為藝術秀的5位穿著古裝的古建築保護志願者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位穿著裝修工裝、戴著安全帽的志願者手執大錘,忽然將幾位裝飾成古建築的志願者砸倒在地,古建築呈現破碎狀態,場面震撼,令人觸目驚心。
行為藝術秀引來大量業內人士駐足圍觀,不少人表示如此直觀震撼的行為藝術秀確實能喚起人們對古建築的關注和保護意識。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先生,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麗女士,廣州設計周總干事張宏毅先生,聯合國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江西美術專修學院董事長、廣東星藝裝飾創始人總設計師余靜贛先生,著名設計師孫少川先生、莊磊先生,江南名師匯創辦人於穎女士,香港德賽斯科技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勇先生等數百位業內人士及設計師自發簽名,大家很認可這樣的公益活動,認為拆毀的不僅是古建築,而是歷史與文化的斷裂倒塌,通過價值設計與規劃對古建築保護十分有必要,現場充滿著設計師對中國古建築保護的濃烈情結與社會責任擔當。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麗女士表示,作為設計師來講,在講究現代時尚設計的同時,也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要不忘思考用設計讓歷史文化得以延續。
廣州設計周總干事張宏毅先生感言,建築是每個城市留存的記憶,這份記憶的存在讓這個城市有了獨有的韻味與文化表達,隨著時間的延續,這些建築肯定會變舊,甚至失去了使用的功能,因為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技術條件,不可能滿足今天人們的生活要求,但是千萬不能忘記這些古建築都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所在, 當我們什麼都擁有的時候,對一個城市而言,最豐滿的是擁有一份記憶更加有價值。所以對於古建築,當我們享受新生活的時候,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去拆毀,而是讓它們以非常優雅的方式和我們共生,甚至煥發出一種全新的生命力,而實現這個過程只有一條,就是二個字——“設計”。
余靜贛先生簽名後,還在展板上灑脫數筆勾勒出一副古建築圖,他說,拆毀的不單是古建築,還有周圍樹木等生態環境,這是不可還原的,古建築連同周圍的生態生命都應得到足夠的保護重視。
談起舉辦此次行為藝術秀的初衷,策劃發起方《Talk設計》微信公眾號負責人表示,大連東關街近代歷史建築群被列為大連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單,但近期卻開始被拆毀,半個月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基會”)以公益訴訟之名,將相關部門告上法庭,目前已立案,拆遷被緊急叫停。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很多人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淡薄,我們希望借此行為藝術秀,喚醒包括業內設計師在內的更多人關注老建築的命運,希望設計師能夠通過賦予新的設計價值讓老建築得以“延年益壽”。 (卓越)來源:鳳凰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