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秋節,很多人會想找一個地方,逃離鋼筋水泥,去尋找古老傳統遺留的意蘊。那裡,有煙籠寒水月籠沙,有槳聲燈影小河……這一次,我們就一起去尋這樣的中秋,尋湖南周邊的最佳賞月地,尋湖湘大地上的特色拜月節。槳聲燈影,民族特色,讓這個中秋月色分外美。實習生張建峰本報記者鄧蓉長沙報道
鳳凰苗寨跳月
中秋節到鳳凰,最浪漫的事便是坐船觀賞月色時,虔誠地許下心願放漂一盞許願燈。中秋之夜放漂許願燈正契合了千百年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美好心境。
中秋之夜,苗家山寨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在苗族的古老傳說中,月亮是個忠誠憨厚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結合在一起。為懷念他們的幸福愛情,苗族父老世代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光跳起苗家歌舞,稱為“跳月”。苗家妹子拉起阿哥的雙手,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
廬山月照松
廬山含鄱口是賞月的好去處。駐足湖邊,陣陣輕風,望著碧波萬頃的鄱陽湖上,漁火點點。中秋月圓時分,一輪明月從湖對岸緩緩升起,湖面周圍的山峰慢慢明亮起來,在山峰的映襯下,月色更顯得清冽和明朗。你禁不住要伸手去觸摸這迷人的月色。皓月當空,月亮與湖面、山嶺,自然構成了一幅絕美的水墨畫。
洞庭湖泛舟秋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走近張孝祥筆下的洞庭湖,你會像文人墨客一樣感歎:不知今夕何夕
泛舟洞庭湖上,皎潔的秋月與湖水渾然一體,好似剔透的銀盤鑲玉。皎月把淡淡的月光傾瀉在湖面上,夜空中稀疏地點綴著幾顆星星,那微弱的光源在月光下的湖面若隱若現。
象鼻山三月同歸
象鼻山是桂林的象征。在象鼻和象身中間有個水月洞,渾然天成,兩面貫穿,江水從洞中穿流而過。水月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遠遠看去,就像一輪明月浮在水上。恰如滿月。
中秋之夜,乘舟江上游,駛入水月洞,可見“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絕妙景觀。河面中映襯著皓月的倒影,形成“三月同歸”的奇景。“象山水月”是天下聞名的奇景,為此,象山景區還入選中國中秋賞月十佳景地。
新晃侗鄉偷月亮菜
湖南西部邊陲的侗族自治縣,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古老風俗。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她們還要故意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是讓月宮仙女傳紅線表達愛意。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裡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裡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