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攝影體驗中國歷史 感受傳統建築魅力
日期:2016/12/14 11:18: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主題外拍啟動儀式今天(12日)在浙江省寧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舉行。活動啟動後,主辦方將邀請著名古建築專家、攝影專家以寧波為起始點,途徑浙江、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歷時近半月,通過攝影師的鏡頭讓公眾感受傳統建築魅力之美,體悟古人“匠心匠意”之韻。
建於北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保國寺大殿,歷經1002年歷史的風雨滄桑,是佐證古越地區建築文化高度發達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建築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重要史跡,是品鑒古代建築藝術、印證唐宋營造制度、建構中國建築歷史的重要實例。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保國寺大殿的文物價值被發現以來,學界不斷對其建築結構、價值、內涵等進行深入的研判與探究,如大殿的斗拱用材斷面比例是現存兩宋遼金建築遺存中最為接近3:2的模數標准,大木作斗八藻井、包鑲作瓜稜柱等均為海內實物之孤例……這些都使保國寺大殿成為中國現存屈指可數的,承載歷史信息最豐富的早期木構建築代表性遺存之一,值得大家用鏡頭為她留下絢麗多彩的影像,記錄前人留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輝煌。
寧波市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書記、副館長徐學敏呼吁“社會各界應多一份自豪與責任,多一點愛護與宣傳,為我們的民族,也為人類呵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讓這些負載著豐富民族文化信息的歷史瑰寶能夠與世長存而奉獻我們的知識與力量,讓我們的後人為存在這些稀世珍寶而驕傲。”
活動啟動後,主辦方將邀請著名古建築專家、攝影專家以寧波為起始點,歷時近半月,途徑浙江、山西、天津、北京等省市,實地探索、考察和發現各地斗拱的建築風格和類型,不僅跨越大江南北不同地域,更按唐宋元明清的歷史朝代脈絡,全面領略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斗拱的豐富性、多樣性及精彩的裝飾性。
據介紹,通過古建築的細節美,對中國古建築的匠心營造有更深的感悟,更希望通過專業攝影師的鏡頭以及來自全國媒體人的報道,記錄和表達古建築的匠心營造,使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讓公眾體驗中國歷史文化之本、感受傳統建築魅力之美。
(來源:中新網寧波 記者:何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