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家園
日期:2016/12/15 0:59: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坐落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這一片危房棚戶區被哈爾濱人稱為“老房子”,道外區的危房棚戶區主要是上個世紀初葉,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大批河南、河北等“關內”地區的民工聚居所形成的。
在解放前,這裡基本上是最下層的貧苦勞動人民居住,住房條件極為惡劣,解放幾十年來,當地居民靠在原有住房的房前屋後接建房屋來解決人口增長居住困難的問題,經多次蠶食,院內空間變得十分狹小。“老房子”中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僅3.8平方米。
當我們走進了老房子,所見所聞令我觸目驚心。在喧囂大都市的角落裡居然存在著生活如此艱苦的地方,他們的房子搖搖欲墜,生活條件也是非常差。
這裡的居民們形容這裡“下雨屋裡漏,火燒就連營”。一位老大娘讓我進她的屋子裡看看,她的屋頂是用木方子支撐著的,如果是雨天,屋裡還會漏雨。住在這裡的居民整天都擔心這房子是否會倒塌,是否有生命危險。
許多人都希望通過舊城改造拆遷安置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在危房棚戶區進行房地產開發,安置原住戶比例太大,根本沒有獲利的機會,開發商望而卻步。
住上樓房!危房棚戶區居民們的夢,做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