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洛帶古鎮致力引領中國古鎮復興
日期:2016/12/14 10:19: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從中原到嶺南,再嶺南而四川,客家人從千年之前的歷史深處走來,從千裡之外的故土家園走來,最終像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在龍泉驿區洛帶鎮這塊沃土上生根發芽,歷經歲月的浸潤,如今已然成了茂密的森林。
而今古鎮洛帶要自豪地告訴人們,不久之後,游客游覽洛帶,欣賞到的將不僅有魅力獨具的客家文化、古樸厚重的會館樓閣、精巧玲珑的街巷庭院,而且有美輪美奂的建築、琳琅滿目的珍寶、精彩紛呈的演出、名家荟萃的畫展、爽心悅目的景觀。目前,斥資20億元打造的洛帶文化藝術村(原中國博城,下同)和投資10億元的中國藝庫已經動工,大洛帶田園濕地公園正加緊作深度規劃。在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征程中,藝術與生態兩個著力點,讓洛帶發展之路愈來愈通達廣闊。未來,走進洛帶,就走進了風光秀美的生態田園,走進了曲水流觞的“江南水鄉”,走進了商旅繁華的旅游勝地,走進了客家文化和當代藝術精彩紛呈的“大觀園”。
謀劃新跨越
高起點大手筆規劃
建中國一流古鎮
成都確立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千年古鎮洛帶如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全國首批重點鎮、全國文明鎮、“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都市重點鎮……集諸多榮譽於一身的洛帶古鎮,該如何繼往開來,謀劃未來的發展?
牢記著國家旅游總局關於“北有平遙、南有麗江、東有周莊、西有洛帶”的戰略期許,按照市委、市政府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和推進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部署和區委、區政府“兩個帶頭”的總體要求,洛帶鎮給出的答案是:打造藝術重鎮,在客家古鎮的根脈上,培育出璀璨的藝術之花。
按照“西部第一、全國一流”標准要求,洛帶鎮邀請北京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香港中營都市與建築設計中心總規劃師陳可石教授擔綱洛帶概念規劃。與此同時,邀請相關專家遍訪全國古鎮群落,認真研究國內外著名小鎮規劃建設成功案例,集各地所長,謀獨領風騷 ,歷時三年完成洛帶文化藝術村規劃及鎮域相關規劃。
“洛帶古鎮如何最具魅力,如何在世界和中國找到洛帶最大的吸引力?”“讓洛帶擁有城市之便和鄉村之閒。”“讓古鎮洛帶擁有獨特的發展定位、強勁的經濟動力、絕佳的景觀與環境。”……在不斷的追問中尋找未來發展的方位,陳可石教授擔綱制作的《點亮思想光芒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理念與洛帶古鎮規劃和設計方案》,勾勒出這個千年客家古鎮的美好藍圖。
按照規劃,未來的洛帶,將圍繞打造“現代田園城鎮、中國藝術重鎮、客家文化古鎮、生態濕地新鎮”進行古鎮的保護、開發與建設,城鎮面積將放大到30平方公裡。在城鎮南部,形成古鎮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發展主體區域;在北部,形成與南部文化旅游相配套的現代旅游綜合服務主體區域。“南洛帶”與“北洛帶”、洛帶古鎮旅游景區與金龍長城生態旅游景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將重點打造:文化旅游區、旅游服務綜合區、度假休閒服務功能區、唐宋主體文化森林公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將建成500余畝大濕地公園和長達5—6公裡環繞古鎮的濕地景觀帶,實現“街邊見水、巷邊見水、水水相連”,與融入古鎮街區的水系共同營造出中國西部水鄉。
對於一個鄉鎮而言,雲集如此高規格的專家團隊進行規劃設計堪稱罕見。正是這樣高起點大手筆的規劃,對全面提升古鎮品質、復興古鎮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新“名片”
融匯古今放眼未來
20億元建設文化藝術村
放眼洛帶未來,藝術無疑是繼客家文化之後,又一張閃亮的名片。目前,投資20億元的“洛帶文化藝術村”一期工程已動工,建成之後將成為一座客家文化博覽城、建築藝術博覽城、文博珍品博覽城、商旅美食博覽城。
文化藝術村將以景觀大道形式集中展示“走西口”、“填四川”、“闖關東”、“下南洋”等移民歷史,山西大洪洞、麻城孝感、江西瓦屑壩等全國有名的客家建築將在洛帶文化藝術村中再現。客家最著名的建築形態土樓,將成為洛帶新的重要標志建築,總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高18.8米,主要用於客家文化展示和各類珍品博覽。客家書院、客家民謠大道、五鳳樓等也將成為洛帶文化藝術村中的一大亮點。這還是一條歷史長河,將以特色街區及業態來展示移民各地的生產、生活狀態,讓廣大游客可以在洛帶暢游客家歷史。
建成後的洛帶文化藝術村,將是一座荟萃頂級文化藝術品收藏、展示、交易的文博特色旅游景區。以道教珍寶館和烏木藝術中心,向外延伸五個主題珍寶館,超五星級藝術酒店內,獨具匠心的古玩和現代藝術品蘊藉風華……項目區內,處處彌漫著藝術的空氣,在這裡你能真正感受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真谛,因為這裡的藝術可以親近,可以感知。
“項目突破四川地域限制,將濃縮客家源流和發展脈絡的南北文化特色建築引入洛帶,有助於從源頭上開掘客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加深人們對客家民系深厚傳統和文化意蘊的認知。”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陳世松教授對洛帶文化藝術村作出高度評價,他稱贊該項目大大豐富和提升了客家文化內涵。
洛帶糧倉變身藝庫,將成為涵蓋專業美術展覽館、藝術家工作室、學術交流會議中心、藝術書店、青年旅店的綜合性藝術區。比肩北京“798”、上海“M50”等藝術重地的中國藝庫正以打造當代藝術第三極為目標,著力建設聚集中國優秀文化藝術人才,整合中國西部文化藝術資源,面向全球市場的以當代文化藝術為特色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作為龍泉驿區青年(大學生)文化創意孵化園,藝庫聘請王春辰、陳默、張小濤、杭春曉、何規彥、盛葳、魯明軍、梁克剛、鄒躍進、楊衛、段君、殷雙喜、鮑棟、冀少峰為龍泉驿區文化創意孵化園藝術委員會委員指導孵化園大學生。
不知不覺中,藝術已經漸漸成為洛帶古鎮新的重要生長點!
創造新優勢
田園濕地公園環繞
千年古鎮盡顯自然之美
洛帶古鎮周邊,田園城市的“自然之美”讓人留連忘返:經過全新改造的成洛路兩旁綠樹成蔭,芳草萋萋,一汪清水,幾座亭閣,為這條綠道平添了幾分生機與靈氣。與之相呼應的還有經過景觀打造的黃家河,小橋流水潺潺成韻,茂林修竹搖曳生姿。如畫的美景中,隨處可見笑逐顏開的休閒人群。生態,這個洛帶未來發展的又一個關鍵詞,正逐步彰顯其魅力和優勢!
陽光灑在薰衣草花束上,是一種泛藍紫的金色光彩。每當暑期來臨,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讓人滿目生輝,自行車上、牛頭上、少女的裙邊插滿深紫淺藍的花束,整個山谷彌漫著熟透了的濃濃草香。令無數游客陶醉的異域美景,也有望出現在龍泉驿區金龍長城景區,一場芬芳的薰衣草花語盛宴將由此拉開。
在洛帶的規劃中,大洛帶濕地公園與濕地景觀帶形成了U形的“翡翠項鏈”。以內外環之勢圍繞洛帶,燃燈唐宋文化主題森林公園,恰好位於U形開口處,與山體綠化形成綠道合圍之勢,成洛路景觀帶則橫貫其中。走進洛帶,你將置身於風景如畫的天然氧吧!
開辟新路徑
壯大文化產業
打造田園城市建設強大引擎
在洛帶文化藝術村、中國藝庫等重大文化項目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實景實訓教學基地、成都新西南藝術陶瓷廠、億手美食文化城等與古鎮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可持續性的文化旅游支柱產業項目相繼落戶洛帶。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洛帶擁有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文化創意產業並不獨立於原來的三產之外,它與原來傳統意義上劃分的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並升級後者。如傳統紡織業遭遇文創產業,就變成了時尚;傳統農業遭遇了文創產業就變成了創意農耕休閒旅游。”同濟大學文化產業戰略與規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動了解到洛帶文化藝術村等項目後興奮地說:“藝術村作為一個龐大的文創產業項目,將強勁地拉動這個產業鏈上下游以及關聯匹配產業的龐大鏈條”。
以洛帶文化藝術村為例,該項目不僅拓展洛帶古鎮文化旅游空間,還著力在商業業態上大大地豐富現有旅游區內涵。將集中發展餐飲、購物、客棧、休閒娛樂等業態,將引進全國各地特色商品、土特產、特色小吃、民間工藝等。一座充滿活力和魅力、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娛樂與美食共享的商業不夜城將指日可待。
而由哈爾濱億手集團斥資4.5億元打造的美食文化城產業項目,則將挖掘並做大客家美食,同時匯集華夏美食。屆時好吃嘴們在洛帶鎮就能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美食。
大批重量級項目接踵而至,為古鎮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富民惠民安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其中,洛帶文化藝術村、中國藝庫建成後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稅收4億元,解決就業1.5萬人。
千年古鎮,正懷揣希望與夢想,沿著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道路健步向前,留給世人無數想象與期待!成都12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