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文化古鎮鹽鹼灘上走富路

文化古鎮鹽鹼灘上走富路

日期:2016/12/14 10:13:5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以“蚩尤文化”聞名遐迩。但一直以來,古鎮因為位置偏僻、土地貧瘠、增收渠道缺乏而難有發展。為了讓古鎮重煥光彩,農民致富增收,該鎮新一屆黨委、政府上任後,因地制宜,大力調產,連走蓮菜、鮮桃、核桃三招“妙棋”,發展觀光農業,使古鎮農民致富有了新轉機。

8月3日,筆者從鹽湖區驅車前往東郭鎮,隨著目的地越來越近,陣陣蓮子香氣也越來越濃,緊接著一片片起伏蕩漾的 “綠波”便印入眼簾,這裡便是東郭鎮新發展的800畝的泉水蓮菜地。據東郭鎮黨委書記雷剛介紹,這裡曾經是鹽鹼灘地,種啥都少有收成,加之地處中條山,有著“一年一場風,年初到年終”的惡劣環境,當地的農民收入甚是微薄。地就是這樣的地,環境就是這樣的環境,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尋求發展?鎮村干部集思廣益、多方論證,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既不受土質限制,也不受大風影響的經濟作物——泉水蓮菜上。雷剛現場為筆者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蓮菜需一次性投資8000元,按每畝產蓮菜2500公斤,每公斤3元計算,當年便可收回成本,風險小、還收益大。東郭鎮為鼓勵群眾發展泉水蓮菜,還出台了優惠政策,統一流轉土地,無償鋪設引水管道。半年多時間,該鎮泉水蓮菜就發展到了800余畝。種植戶劉一軍借著政府倡導發展觀光農業的東風,一次性投資了120萬元,連片發展泉水蓮菜150畝,著力打造以荷花觀賞、蓮菜采摘、魚塘垂釣的農家樂模式,吸引游客前來休閒娛樂,開辟了新的致富門路。
    走出蓮菜地,來到東郭鎮的下段村,這裡又是另外一番熱鬧的景象——整齊成行桃樹林裡,桃農們正在忙著采摘鮮桃,路邊的客商也早早地就搭起了涼棚、排起了隊做好了收購鮮桃的准備。“前兩年這裡可沒有這樣的光景,那時的桃子不僅不是來人收,是拉出去送上門都賣不上個好價錢。”一位開著三輪車的老農與筆者攀談起來,“過去俺鎮的下段、上月、下月、界灘四個村發展桃杏等果林經濟,也曾致了富,但時間一長,果林就出現了品種老化、產量不高、品質下降的問題,桃杏也就自然賣不出去了。”針對這一情況,東郭鎮黨委、政府發動群眾對症下藥,在群眾中尋“能人”,在調研中找良方,通過讓鄉土專家和種植能手走到前面,先行帶頭示范,組織幫助群眾對原有的2000畝桃杏樹進行嫁接改型,發展新品種。據雷剛介紹,改型後的新品種每畝提高收入可望達到千元左右。
    在發展泉水蓮菜和桃杏改型的同時,東郭鎮黨委政府還將蚩尤村發展百畝優質核桃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推廣,建起了千畝優質核桃基地。如今行至蚩尤、劉范等村的田間,滿眼都是綠意盎然、長勢挺拔的核桃林。雷剛充滿信心地告訴筆者,不久的將來,等核桃樹掛果了,東郭鎮農民的生活將更加富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