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部門應該定期為古建築查體登記防止被不法分子破壞
日期:2016/12/15 1:28: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國家部門應該定期為琉璃瓦古建築查體登記防止被不法分子破壞。全國5個地區縣級市消失不可移動文物的情況分別為:武川縣41處、土左旗23處、托縣10處、清水河9處、和林縣9處。
市四區不可移動文物消失最多的是地上古建築,其中玉泉區消失最多。可惜的是,青城大量的清代古民居被拆除,舊城區大片的四合院整體消失。大召前街的費公祠也消失了,連痕跡都找不到,包括“綢緞莊”等老字號也找不見“蹤影”。現在惟有元盛德保存完整、保持原貌。再到後來,相關部門還得依靠攝影師找圖片資料,因為歷史遺跡被拆除後,只能定格在人們的記憶和照片裡。
古建築以人為破壞是文物消失主因,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全區第三次文物普查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文平向記者介紹,根據全區“三普”數據來看,除37處文物點由於特殊原因作為消失文物登記以外,其余1062處消失文物,消失原因不詳的文物點5處,單純受自然因素破壞而消失的文物點221處,單純受人為因素破壞而消失的文物點698處,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破壞而消失的文物點138處。由此可見,人為破壞是文物滅失的主要因素所在。
白蟻專家告訴記者,“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成都本來就是白蟻危害的“重災區”,再加上這些琉璃瓦古建築都是木質結構,又有風雨的侵蝕,更是成為了蟻患的“高發”群體。
這些古建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一些兄弟城市也時常有古建築遭到白蟻破壞的情況發生,因此,這次我們想通過全面體檢,了解轄區內古建築及文物遭受白蟻危害的情況,以便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其中古遺址有252處、古墓葬有13處、琉璃瓦古建築74處、石窟石刻2處、近現代重要遺跡及代表性建築55處,這些文物點全部采集了准確的信息數據。而是在其外圍設立“監測站”,對區域內的白蟻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白蟻活動,將采取相應措施滅殺蟻群,把白蟻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