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至是清代建築這意味著現在留存的古村落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
日期:2016/12/15 1:35: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廬陵文化生態園迎來了全國古村落保護現場會的開幕暨廬陵民俗園的落成,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學者們共同感受絢麗廬陵民俗風情長卷,真切體味廬陵文化優秀精神傳統的永恆價值。廬陵民俗園系廬陵文化生態園的民間傳統生活風情博物與展示區域,西起四號橋,東至“江南望郡”大牌坊,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由博物館、硯苑、田園、仿古街、東門廣場5個部分組成。博物館分為“詩意田園、廬陵人家、吉郡書香、民藝瑰寶、百工百業”5個展廳,使廬陵文化從人們書中讀到或口口相傳。
裝飾著濃郁文化氣息的楹聯和磚雕雕繪,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每一幢建築都浸潤著厚重的歷史,每個村落都是民族文化的豐富表情,加之民間燈彩、曲藝舞蹈、傳統技藝和元宵喊船等民俗風情,以鮮活的、生態的方式代代傳承,成為一筆無比豐厚的文化遺存。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古村落日趨衰落甚至消失,正確處理搶救保護與科學利用已迫在眉睫,並且任重道遠。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動力,為新的起點,以歷史的責任感和文化自覺保護好古村。通過逼真的場景再現、精美的藝術作品、神奇的聲光電技術與室外空間藝術共同構成的絢麗廬陵民俗風情長卷,領略鯉魚燈、盾牌舞、渼陂彩擎、新干剪紙、永豐農民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風情,大家一共觸摸歷史的肌膚,感知歷史的呼吸,重返一個逝去的時代。在江西省吉安市舉行的全國古村落保護現場會暨村落文化論壇上,吉安市委書記王萍“曬”出了吉安市古村落保護的清單。同時,她強調,古村名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地方歷史文化傳統是應有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
古村落至少是清代的建築,這意味著現在留存的古村落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自然界的嚴峻考驗與人為破壞沒有將其毀滅,不僅證明著這些磚雕建築的高超水平,還證明著當地人的生存智慧。在中原地區已經失傳或淡化了的一些文明傳統,仍然鮮活地存在於贛南以及贛北的傳統村落中。在客家地區,不僅其建築、語言、服飾、飲食以及生產、生活習俗,依稀透露出古代中原的遺風余韻。萬裡長城是一條線,古村落遍布中國”。在他看來,這些古村落不僅有歷史文化價值、研究價值、見證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價值、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精神價值,“因為我們所有要傳承的遺產,最終的目的是傳承我們民族獨特的精神方式”。不過她特別強調古村落只是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她介紹說,吉安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度開發利用與永續修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將古村落保護納入到旅游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的大格局中,以期走出一條科學保護、傳揚之路。
還通過絢麗多姿的民間文藝和無形的文化遺存,表達著一方土地的民間情感、生活觀念和文化傳統。古村落是中華民族內聚力和向心力的磚雕物化體現,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極其珍貴而脆弱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三方合作模式,始終奉行“保護為主,適度利用”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古村落的保護利用,把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完好地傳給子孫後代,促進我省文化繁榮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吉安已經從歷史文脈中找到了吉安的根,從人文精神中找到了吉安的魂,從自然山水中塑造出了吉安的型,也從豐富的古村落和淳樸的民俗民風中彰顯出了吉安的韻。廬陵民俗園的落成再一次讓大家看到了吉安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對接中,凝聚出了吉安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