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磚瓦苫背的傳統作法
日期:2016/12/15 1:24: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解放後出現了用焦渣代替泥背的作法。這種作法的主要優點是體輕。因此減少了木架的負載。應特別注意的是,苫完焦渣背以後必須在焦渣背上在抹一層麻刀灰,否則容易出現漏雨現象。苫完背以後要在脊上抹扎肩灰。扎肩可以使前後坡交點成為一條直線,並為整個屋面瓦隴的平直奠定了基礎。抹扎肩灰時應栓一道橫線,做為兩坡扎肩灰交點的標准。線的兩端栓在兩坡博縫交點上稜。古建磚瓦廠前後坡扎肩灰各寬30-50厘米。上面以線為准,下腳與灰背抹平。
苫背完了以後還要晾背,即將灰背完全曬干以後再掛瓦。如不晾背就掛瓦尤其是琉璃瓦,很可能會因為水分不易繼續蒸發而造成木架糟朽。苫完背後在抹一層2-3厘米厚的麻刀灰,並要扎實趕光。然後再上面打一些淺窩,就是打拐子。如不是宮殿式建築,可以用泥背代替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