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由工部制定頒布了《工程做法》一書。該書用十三卷的篇幅開列各種斗拱的尺寸、構造、做法用工及用料,共羅列出近30種不同形式的斗拱。實例中見到的,比這還要豐富。實際建築過程中,木作中專門有“斗拱作”。
清式帶斗拱的建築,各部位及構件尺寸都是以“斗口”為基本模數。斗口有頭等材、二等材以致十一等材之分。對於斗拱之間的分檔尺寸也有明確規定,可以避免在設計或施工中斗拱擺放過稀過密的問題。
清官式斗拱稱斗科,分為五大類,用於建築的內、外檐。
1.翹昂科。即由翹昂出跳構成。每跳皆有瓜拱、萬拱。按出跳多少又分為斗口單昂、斗口重昂、單翹單昂、單翹重昂、重翹重昂。
2.一斗二升交麻葉與一斗三升斗科。是較低級的斗科,用於亭榭、垂花門之類建築上。
3.三滴水品字斗科。裡外出跳皆用翹,不用昂,形如品字倒置。
4.隔架科。下為荷葉墩,中貼斗耳,上為瓜拱及兩個槽升子托大雀替。多用在內檐上梁與跨空隨梁枋之間的空擋。
5.挑金溜金斗科。是安裝在高級建築外檐平身科斗科裡拽。外拽同翹昂斗拱,裡拽改用夔龍尾、秤桿、六分頭、菊花頭等斜材,直插金檩墊枋之下。
另外斗拱還表現出如下一些特點:斗拱用材比較宋、金縮小,拱攢數更多,補間斗拱有3朵、4朵、5朵,官式建築最多為8朵;趨向裝飾藝術,小巧而華麗,有的失去其結構意義,成為純粹的裝飾用品(如天花藻井周圈的小型斗拱);斗拱高約為柱高的1/7至1/8;清代中葉,昂嘴琴面式上線變成圓弧,並出現象鼻子卷頭昂、如意昂。
本文由
古建磚瓦 http://www.gujianzhuanwa.net收集整理